lncRNA RP11-366L20.3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lncRNA RP11-366L20.3与肺癌转移发生的关系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发现特异性的肺腺癌治疗靶标.方法 用含RP11-366L20.3 shRNA序列构建重组体质粒.用高滴度表达RP11-366L20.3shRNA的慢病毒液感染95D细胞.分别应用MTT法、Transwell实验、粘附实验及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粘附能力及表面形态的改变.应用qPCR测nm23-H1及C-erbB-2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钙粘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及MMP-9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及Ez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粘附、运动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nm23-H1 mRNA、E-钙粘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erbB-2 mRNA、β-catenin及Ez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LncRNA RP11-366L20.3可促进95D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粘附能力,并且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在肺癌转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对于吉非替尼相关肺损伤的诊治提高认识。方法 报道我院吉非替尼相关肺损伤一例,进行文献检索并回顾分析。结果 吉非替尼引起的ALI的临床表现与其它急性肺损伤类似。一般在用药后4周内出现,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干咳,伴或不伴发热,停药后病情仍可进展。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间质病变或磨玻璃样改变。不易与化疗后机会感染鉴别。一般激素治疗数日内症状缓解,血气、影像学可以得到改善, 结论 吉非替尼相关肺损伤病情进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肺血管肉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手段.方法 报道3例明确诊断原发性肺血管肉瘤病例.以"原发性肺血管肉瘤"作为检索词在PUBMED查找已发表论文,汇总目前已发表病例,总结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手段.结果 包括本文报道的3例患者,查到以英文发表的原发性肺血管肉瘤病例27例.主要特点如下:1.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系统肿瘤比无明显特异性,咯血,气短是这类患者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