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双单倍体(DH)植株的离体保存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一种翌年未抽薹的甘蓝DH植株离体保存技术和方法.[方法]选用甘蓝小孢子胚植株(DH株)翌年未抽薹的植株叶片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外植体,基因型,激素在组织培养中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叶片外植体的比较试验中,腋芽叶的诱导效果最好,芽分化率95.3%:基因型DH25-7的芽分化率最高,为94.5%,DH33-24的芽分化率78.9%,DH8-3的芽分化率为15.1%;激素处理的比较试验中,DH33-24用1.0mg/L的6-BA和0.1mg/L的NAA配比效果最好,芽分化率达到87.3%.[结论]甘蓝DH株叶片为外植体,MS+6-BA2.0mg/L+NAA0.1mg/L为最适诱导培养基,腋芽叶是最适外植体.甘蓝DH株基因型影响芽分化效果,通过组织培养保存甘蓝DH系植株前需基因型筛选.
其他文献
以12份甘蓝自交系为试材,首先研究了甘蓝种子在20、15、10、5℃四个温度梯度下的萌发情况,其次是甘蓝幼苗在-5℃低温下处理3、6、9个小时后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最后
会议
十字花科黑腐病是生产上较为严重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在萝卜上可以为害叶和根,但在萝卜上难分离得到菌株.采集分离武汉萝卜主产区武湖地区的十字花科作物红菜苔和花椰菜上的
本研究以两个耐贮性存在显著差异的青花菜高代自交系"8554"和"90196"为亲本配制的六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青花菜的耐贮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
会议
以高感根肿病青花菜自交系'90196'为试材,比较了6种根肿病的人工接种方法,并探索了接种苗龄、病原菌浓度和基质pH等接种条件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伤根灌菌法接种发病快
以携带致死基因的甘蓝自交系材料09-211,09-222,10-260和其他两份材料11-204、87-534为亲本经双列杂交配制20个杂交组合及与其他几份正常材料通过二次杂交获得的5个分离群体
会议
  wide hybridization between Brassica rapa (♀) and Brassica nigra (♂) were performed in the present.
会议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筛选合适的引物,对辽宁省近年备案的34个大白菜品种进行DNA指纹分析,构建其SSR指纹图谱数据库.首先利用8份来自国内外不同生态条件、植物学性状差异较
会议
分别以5份甘蓝无蜡粉亮绿突变体与普通甘蓝或介蓝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世代群体,并对六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cgl-1、cgl-3、cgl-4的无蜡粉亮绿
  园艺作物种间嫁接诱导的遗传变异现象在许多实验中被发现,而对于嫁接获得的变异性状是否可以稳定的遗传给后代,一直是国内外备受争议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从而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采用多种染色方法对结球甘蓝小孢子游离培养中的小孢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