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价格机制的变迁与问题——兼论最低工资制悖论

来源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价格从广义上说包括与劳动效率有关的劳动报酬,如工资、津贴、奖金等,与劳动效率无关的非劳动报酬(成本),如法定的社会保险、商定的福利待遇(如病假工资、健康保险等),培训费用等。后者一经确定,通常是相对固定的,也称之为“准固定成本”(RonaldG.Ehrenbergand Robert S.Smith)。其中,最低工资标准和法定的社会保险构成劳动力价格的刚性底线。因此,劳动力市场具有充分弹性的假设是不存在的。在被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的决定机制既是市场分割的状态,也是市场分割的结果。而劳动力价格的有限相对弹性是劳动力市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因素。我国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在体制转轨时期,广义劳动力价格有不同的决定机制,存在着各自的问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但最终可以集中于市场的性质上,在讨论价格形成机制时尤其是这样。
其他文献
本文对住房抵押证券(MBS)提前偿付风险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对提前偿付风险的认识、影响提前偿付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其测度、提前偿付行为的描述、提前偿付的风险模拟、防范住
本文对强化专利保护与自主创新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产品市场上的均衡、企业的最优市场进人策略与鳗鱼效应、政府最优专利保护强度和研发战略的选择等进行了阐述。
金字塔型控股结构的企业集团是中国大型企业普遍选择的组织形式。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企业的组织形式、股权结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考察。
本文对中国银行的超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要占控制性的主导地位。金融体系尤其是国有银行是实现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重要金融支持,如
会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少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基于良善的制度设计,住房保障已不再是政府的财政包袱,相反,它还是经济增长的机遇。这个机遇意味着良好的住房保障,能使劳动力成本
资本主义制度遗留给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技术基础上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以及技术干部,过去是处在没有被充
本文对中国银行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国内银行改革概况、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风险管理和信贷决策、提高银行效率的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行政附属型企业孵化器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孵化器的评价考核的可操作性、加强核心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体制与机制创新、推
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文章围绕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机理、中国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与大学生就业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针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引起的消极作用,大胆地提出了要构建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结构:效率与公平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