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式发泡中表面活性剂对低分子量聚丙烯发泡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PP)泡沫具有使用温度高、比模量大、可降解的特点,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泡沫的良好代替品.PP 泡沫珠粒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高档包装和玩具领域.普通PP 加工窗口窄,熔体性能差,很难用于生产高质量泡沫.
其他文献
采用荧光在线检测方法表征了聚苯乙烯(PS)单螺杆挤出加工过程中的停留时间分布(RTD)。研究了示踪剂的种类,示踪剂的用量和螺杆转速对 PS 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超临界二氧化碳连续挤出发泡是以绿色发泡剂和直接挤出发泡相结合的发泡技术,在聚合物发泡方面表现出绿色、高效、连续化等优势。本文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连续挤出发泡技术,在聚合物发泡和加工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聚合物薄膜以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质轻、便宜、易加工等特性,被广泛用于电容器领域,如动力电子设备、栅格逆变器/转换器、脉冲功率设备等。多层共挤技术结合高击穿场强、低损耗的线性介电材料(如,聚碳酸酯、聚砜(PSF)等)和高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如,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是制备高储能、低损耗多层聚合物薄膜电容器的有效手段。
由于硫磺和过氧化物硫化的二烯烃橡胶耐老化性能不佳,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交联化学:氧杂-迈克尔反应。基于氧杂-迈克尔反应,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可被丙烯酸锌(ZDA)有效交联,且交联体系表现出优异的耐老化和机械性能。
常见的热塑性聚合物加工方式就是将聚合物变为熔体然后通过模具将材料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然而这样的制造工艺会受到模具的限制,生产周期长.3D 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但是3D打印技术仍然具有很多缺陷,比如打印精度和速度不可兼得.
本文考察不同抗氧剂对ABS 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辐照前后单加抗氧剂1010、1098、1076 对ABS 色差、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为25kGy 的条件下,添加0.5phr1076、0.5phr1010 和0.1phr1098的ABS 色差值最小.
本文设计制备了与传统的小分子增塑剂不同的一种新型大分子增塑剂,聚左旋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通过聚乙二醇的端羟基引发左旋乳酸单体开环聚合得到三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的加入可促进聚左旋乳酸的结晶。
近年来,随着器件小型化和高度集成需求的提高,纳米注塑成型技术(NMT)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该方法将高分子直接注塑到预先进行过纳米化处理、表面覆盖小孔的金属上,实现与金属的一体成形。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固态口模拉伸方法制备的高度取向聚乳酸(PLA)片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二维广角X 射线衍射(2D-WAXD)和拉伸试验来分析其结构和性能。
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混物的相形态。一般而言,影响共混物相形态的因素有聚合物的组成比、流变性质、界面张力、加工条件和填料的表面特性等。其中,向共混物中添加纳米粒子是调控相形态和共混物性能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