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珍与气功疗法部分文章著作收集整理(1954年-1985年)

来源 :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8x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刘贵珍院长及其建立气功疗养院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为了气功疗法的临床应用、教学培训和研究等工作,刘贵珍院长在此期间撰写和发表了相关的著作和指导性的文章。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在建国后,气功经过两次高潮,不断发展完善,成立了气功科研院所,气功临床医院等专门机构,并且在气功高等教育,气功期刊,气功功法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分析气功养生功法临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气功养生功法的临床研究思路:根据功法特点和操作要点,选择优势病种,系统、深入开展研究;逐步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卫生经济学评价;优化临床研究方案.以期为科研人员开展气功养生功法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气功修炼形式多样,本文主要阐述初学者从形体、从气息、从念头三个不同入手处修炼的三个不同层次,而上海神灸堂把传统中医艾灸与气功修习同步结合,形成独特的"丹峰太极灸法"体系,包含太极导引、太极行功,在动静中、施灸中"观形、观气、观念头",把"信息性、能量性、物质性"融于借假修真的"太极灸法"中,简而效,规避了气功修习中的"空锅煮米"之嫌.扶正祛邪,适宜居家自我修习,保健治病,提升生活品质,为渐入道门打
随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与持续,中医药事业正以迅猛的速度蓬勃发展,气功疗法作为中医疗法的一部分也正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疗气功的现代化、国际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但是目前,医疗气功功法评定、医疗气功师认定的标准都尚未完善,行业内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医疗气功行业的发展.通过分析存在的困难,阐述了医学气功需要规范化,可以先从诊疗规范开展。开展医学气功诊疗规范工作,且
放松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性,不仅适合于健康人群,同样适用于临床治疗.为了进一步明确放松功的临床疗效,笔者将对放松功临床研究文献做一总结。分析了练习放松功后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在个疾病中的应用。通过研究,放松功不仅仅多用在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对于精神系统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而且还适用于骨科疾病、皮肤病等,适用范围较广。该功法安全有效,不受环境的限制,易学易练易见成效,但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干
本文讨论了"气功"的名称和定义,比较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气功"知识的实证传承策略和"气功"的自我认知,并提出四点保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在气功研讨时有效交流的建议围绕事实判断;坚持科学方法,遵循科研范式,并尊重传统禁忌.
本文在现代生物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论述了气功的起源和原始发展演变过程,从地球上生物进化的过程分析,气功虽然起源于原始人类社会,但人体气功的生物功能却诞生于18亿年前地球上原始生物细胞的进化过程.随着地球生物的进化,新石器时期诞生了原始人类,气功也随之出现,后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气功伴随着原始巫术和传统中医的出现和发展得到了历史传承.
本文提出了气功新文化的概念.中国气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朵奇葩.随着气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医学界及主体社会的人群加入气功的习练与研究队伍,气功也从健康的概念走到生命的概念.这是一个身体与精神、人与社会、东方与西方对话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并总结20多年在法国、欧洲的气功办学、教育、培训中的经验,思索气功“跨文化”传播中与
医学气功本身的定位重点在“治未病”,所以应在整个健康领域里开展多元化推广,实现其意义所在。不能因为曾经的历史原因和过去的与气功本身无关的错误而将其管理必须束缚在“医疗的大院”内。某种程度上气功在治疗、保健、康复领域的运用不需要如同化学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般的谨慎与小心。她的优势就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适合大众。除目前国内学会正在开展和推动的各种科研、服务与教学外,认为学会还可发挥本身的行业职能
龟息养生功隶属于中医养生导引法,是中医养生学的智慧结晶.通过辟息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达到饮食减少,呼吸频率变慢,耐寒热,身体强壮,真正的实现低碳养生,从而自身降低碳的排放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并做到对人体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发挥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对传统养生观与现代养生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