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研究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横行加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宁夏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所有髋臼横行加后壁骨折的患者,根据Judet-Letournel的分类、术前X线及三维成像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完整收集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预先制定的髋臼骨折术后随访表),整理相关数据(包括术后定期随访时间的患髋关节功能、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术后
会议
背景: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大于18月)一般需要开放复位+髋臼周围截骨+股骨短缩截骨,但是在股骨短缩截骨中是否去旋转矫正股骨前倾角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在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开放手术中,股骨去旋转的必要性。
目的:分析小切口Schwab 4型截骨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58~70岁,平均64.5岁.致伤因素均为摔伤.就诊时距初始骨折时间平均8.6个月(6~14个月),其中骨折已畸形愈合者10例,未愈合者4例.均存在严重腰背部疼痛,平均VAS评分8.5±1.2分(6.5~10分).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解除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需要TKA 的患者中大约10%-15%存在外翻畸形,本研究对双膝外翻畸形的患者同期分别行髌旁外侧与髌旁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后病情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术后3年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检查,手术术后残留脊柱侧弯的COBB角,收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躯干脊柱活动度参数、时空参数、时间参数,评估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后患儿在行走过程中下肢及躯干的活动了解术后功能情况。
目的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痉挛型脑瘫,但传统手术耗时较长,切除椎板过多,术后腰椎滑脱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为观察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Modification of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MSPR)与矫正下肢畸形一期手术对痉挛性脑瘫并发下肢畸形的疗效,有选择性对130
目的 观察动态调节双臂微型外固定器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手部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为手部功能重建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我科从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12例手外伤术后患者,采用动态调节双臂微型外固定器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对手外伤后进行晚期功能重建。
目的 研究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为更好地治疗跟骨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2007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采用撬拨加手法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并进行了随访观察,比较术后两组病人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情况。
目的 减少老年帕金森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肢体残疾和残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翻阅病历、会谈及出院时疾病的预后评估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对12例老年帕金森合并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前1d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自理能力、康复愿望、家庭环境、心理状态,有无其他躯体疾病和并发症,以及对健康
目的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常见的手术方式,本文的目的 是探讨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克氏针针尾留置皮下与皮外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