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痹病的养生指导

来源 :全国《黄帝内经》高端论坛暨国医大师周新有学术思想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黄帝内经》对有关痹病发病病因理论进行了分析,针对《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先天因素、气候、感受邪气、饮食等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发掘、发扬《黄帝内经》痹病理论的深层含义,有利于发挥其对痹病养生原则、养生方法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七损八益”出自中医经典论著《黄帝内经》,但对于其真正的释义从古至今讨论不休,观点各异,可谓百花齐放.尽管随着各种文物出土如汉代简书《天下至道谈》,有助解释其义;但亦显得牵强.兹将历代对“七损八益”的释义做一概述.
心部于表出自于《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揭示了心与体表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特殊联系.
本文拟运用开阖枢理论的“太阳为开”思想对大、小青龙汤开展名义、组方、机理及使用研究,以期与《伤寒论》对应的麻黄汤和小青龙汤有新的理论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是《内经》十三方之一,内经意旨治疗经闭.本文通过论述现代医家从药理研究和临床运用对“四乌鲗骨一藘茹丸”进行的研究和扩展,使“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得到更好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大都基于《黄帝内经》学术思想,其治法也大都离不开《内经》的宗旨.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的“病机”十九条,言简而意赅,历代医家不断阐释发展,对临床起到了指导作用.如金元之刘河间对之探微阐发,著就《素问玄机原病式》,即以病机十九条为纲,将病证分“五运本病”与“六气为病”,进一步论述了每种病证的机制及其治疗原则,并从其中发现病机属于“火热”者几过大半,结合临床感悟,创立了历史了有名
古往今来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学者无不重视对其中一个重要理论一“六经气化学说”的探讨.《黄帝内经》标本中气理论是六经气化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研究标本中气理论在六经病传变规律中的作用,成为仲景学说流派的主要研究方向.若能用标本中气理论的规律来解读并深化对《伤寒论》的应用,将对拓宽《伤寒论》理论研究新思路,以及指导《伤寒论》在临床作用的发挥大有裨益.
支气管哮喘作为中国的多发病、常见病,特别是北方高寒环境,其反复发作造成机体支气管不可逆的损伤,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环境中过敏性粉尘及颗粒物质的增加并反复刺激机体呼吸道,使得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发作次数增多,以致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增加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中医支气管哮喘属于“咳嗽”、“喘证”、“哮病“范畴,“痰热喘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不断强度增大,人们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结合来自《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视角,分析了从古至今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较有影响的解释,以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存在价值.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总结了两千年以来古代人类养生长寿的经验.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现代养生.
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激增,其难治性体现在病程极易反复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引发癌症.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是防复发的黄金时期,强调该时期“养”重于“治”,以中国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进行指导,用“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养精护肾、调养脾胃”的养生方法,可从根源上改善患者整体机体和心理状态.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提示中医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调养溃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