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32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观察针刀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方法:入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针刀配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配合TD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治愈16例,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结论:针刀配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本例患者症见左足、臀等局部灼热肿痛,口渴不欲饮,舌苔白厚腻微黄,脉滑数,诊断为热痹无疑。然湿热交蒸,不宜以辛散燥湿之法,因湿去而热愈炽,亦不宜苦寒直折,因热虽去而湿仍留。唯宜芳香苦辛、轻宣淡渗之品而使湿热分消为治。方中杏仁苦温能开上焦,白蔻仁芳香苦辛能宣中焦,通草佐薏苡仁能淡渗下焦,三焦之气得其分解,而邪可自化;加半夏开痞,滑石、泽泻通利小便,更合二妙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尤其是忍冬藤,清热解毒之力
目的:探讨应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疼痛的患者10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三联"抗骨质疏松疗法(口服钙剂、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肌注鲑鱼降钙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白芍12g,炙甘草12g).均治疗四周,观察髋关节功能H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随机分成对照组两组和治疗组一组各20例,对照①组使用传统医学的针灸推拿,一周两次,共8周;对照②组使用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以5天1次,共10次;治疗组使用体外冲击波治,5天1次,共10次,治疗3次后配合本体感觉练习治疗,分别记录3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Kofoed评分进行评定,对比三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是在平乐正骨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筋病学理论.本文从内涵、核心理论、哲学观、治疗原则、与"十二经筋"理论的关系、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异同、临床治疗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理论体系研究及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干预胸椎小关节联合药物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B组、C组,每组80例.A组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B组给予药物治疗,C组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脊柱反应点VAS评分(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C组治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针刀方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2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刀松解颈周特定腧穴配合颈曲灵)与对照组(采用朱汉章氏针刀松解"痛点骨面"原则配合颈曲灵),治疗组113例,对照组116例,以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较特有症状评分及颈椎影像颈曲值变化进行效果评价,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特有
目的:观察微针刀术治疗顽固性枕大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顽固性枕大神经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针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2)治疗组痊愈率85.71%,总有效率97.62
目的:观察细银质针针刺后溪穴、攒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即时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近1年内的30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细银质针疗法针刺对侧后溪穴与两侧攒竹穴后的疗效观察,通过统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0分钟时的JOA下腰痛评分分数、红外热像仪检测温度进行对比.观察JOA下腰痛评分分数、红外热像仪检测温度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意义.结果:经细银质针治疗后的前后JOA下腰痛评分分数、
目前中西医临床多以"筋骨辨治",从肌肉骨骼系统解剖、生理、病理角度,对颈椎根性痛(神经根性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进行认识和诊疗.除舒筋理筋整复外,通经脉行气活血是手法治疗颈椎筋骨病症根性痛的主要治法.临床沿根性痛神经干分布区域进行点拨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从中医经脉理论对颈部筋骨病症及根性痛进行辨治,往往从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辨治,如颈项后正中疼痛辨为督脉,颈枕后正中旁辨为太阳经,两侧辨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身体亏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癖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最为核心的病因是颈椎两的肌肉失衡。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阳失衡。员利针治疗法则为松络筋、散痹结、通络散寒、平衡机体、调节左右阴阳。注意进针不要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