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对资本预算的丰富与发展

来源 :中国会计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国内外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传统资本预算模式中存在的资金来源、项目评价信息以及公司总部和分部经理的地位等几个重要问题;然后,文章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论述了内部资本相对于外部资本的优越性、内部资本配置中所需信息来源要求以及公司总部在内部资本市场管理中的地位等,丰富和发展了资本预算理论,便于更好地理解资本预算实务,解决传统资本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2002 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能源、公用事业、工业、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行业695 家上市公司2004 年12 月31 日的观察值为样本,从行业竞争角度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持股性质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性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在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性较弱,当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股东时,公司绩效较高;在竞争程度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并购前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年报审计意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尽管上市公司利用并购进行盈余管理和报表重组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并购后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一般不会恶化,反而较并购前有所改善.(2)并购后发生审计意见类型变更的企业数量不多,而且审计意见类型变更的跨度也不大,主要集中在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区间内进行调整.(3)并购后的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并购前审计意
本文从会计相关性内涵出发,探讨了会计学科地位、会计学内涵定位、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定位及财务分析学定位等问题,提出了将会计学科提升为与管理学、经济学等并列的学科门类,创新管理会计理论和报告体系,正确处理会计学、财务学与财务分析学关系等观点.
本文运用组织循环理论,在分析企业组织循环效率与现金流信息结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提出对企业组织循环效率具有显著表征能力的现金流类财务指标,并据此构建基于现金流信息结构的企业组织循环效率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力图解决评价模型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应用问题,从而为企业风险预警管理和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历程,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基于转型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构建的设想.
本文分析了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只能提供量化结果、不能给评估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各要素状态、相互关系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将管理学中的和谐管理思想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中,对企业的和谐性进行分析,建立了企业和谐性评价指标系统,对和谐度指标的具体量化计算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企业价值评估的和谐分析方法与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结合可以使评估方法更加完善、评估结果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代理问题的存在对公司研发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了研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以及公司财务结构、经理人薪酬计划、公司特征、外部监管力度等因素与研发投资的关系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财务理论尤其是资本结构理论与公司战略研究分离的缺陷,然后在梳理现有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融合研究的权威文献基础上,以战略管理的视角,从产品市场竞争、非财务利益相关者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入手,应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结合产品、企业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再综合分析资本结构和公司战略,归类战略公司财务类型以及融资与战略效应,提出了一个战略公司财务的框架雏型,并对我国特殊环境下未来的研究作
本文从股利政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所牵涉的各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取向及股利政策偏好,并结合目前中国市场现状,分别从管理者与股东、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方面的利益冲突入手,建立博弈模型,推导出博弈的均衡结果,指出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最符合这博弈结果的股利政策选择.
本文通过探讨公允价值产生的根源,对公允价值模式下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分析,得出公允价值可以为决策提供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的结论.通过对2006 年新颁布的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解释,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将在会计计量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