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anus粒子的比率型Ph荧光探针的研究

来源 :2017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b8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内pH的变化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检测细胞内pH对于了解生命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单个微/纳米粒子的相对两面上,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双面粒子被称为Janus粒子,这就赋予单个粒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功能[2]。
其他文献
在三氟化硼乙醚和乙腈混合体系中电合成了醇溶性的聚苯绕蒽酮(PBA)[1]。基于PBA设计了一个“开-关”型的荧光传感器用来高选择和高灵敏检测Pd2+[2]。其传感机理可能是因为Pd2+可以和PBA中的两个或多个链节相互作用增强了聚合物链的聚集,从而引起PBA荧光的强淬灭[3,4]。这种基于PBA的荧光传感器被成功用来检测农作物和环境实际样品中的Pd2+。
随着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产生作为温室气体之一的CO2 大量排放到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并导致气候变暖日益加剧。利用太阳光催化将CO2 转化成CO 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我国地域辽阔,有丰富的稀土矿藏资源,我们将稀土金属配合物用于催化CO2 还原反应,构建了可见光催化还原CO2 为CO 的均相催化体系。通过系列优化实验研究,在光催化还原产生CO 和H2 的竞争反应中
光催化因低温深度反应、净化彻底、绿色环保、氧化性强、寿命长以及广普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应对能源危机中发挥巨大的作用[1]。已有的研究表明温度是光催化不可或缺的因素[2]。然而,现有的研究技术大多是采用间接取样离线检测,只获取了光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以及活化能,没有光催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关联统一无法直接提供过程的热力学信息导致光催化的热/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仍不深入[3]。
硼氮掺杂有机化合物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受到交叉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它在有机光电材料、催化、储氢、传感器以及生物药物合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在合成此类分子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合成条件苛刻、路线冗长、产率低,产物不稳定等,因此限制了此类分子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条件温和、产率极高的硼氢化加成反应来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有机氮杂硼烷分子,并考察了它们的光、热反应活
人工模拟光捕获体系的构筑为人们深入理解自然界中光合作用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化学传感器、光电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抑制染料分子的堆积作用,减少其激发态白淬灭,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我们以连接有氰基三氮唑客体基团的能量给受体以及硫硫键桥联的柱芳烃为组装基元,设计合成了基于柱芳烃超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光捕获体系。柱芳烃一方面连接能量给受体分子形成超分子聚合物进而组装成水中分散的纳
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之中,烷基卤代物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具有诸多挑战,例如烷基卤代物较难与金属中心发生氧化加成,即使发生氧化加成,所得到的烷基金属物种极易发生β-H消除和质子化等副反应,因而通过交叉偶联反应构建C(sp3)—C(sp3)就显得尤为困难。[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明烷基卤代物能以烷基自由基的形式参与各类偶联反应。
羧酸类化合物是主要的大气有机污染物之一[1,2],也是其他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3,4].在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羧酸类化合物的脱羧过程被认为是加快降解速率的关键步骤[5-7],所以研究其反应机理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提高其降解速率.
会议
以哌嗪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Cu2+、pH双光子荧光探针,为合成荧光探针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以哌嗪为识别基团,分别以丹磺酰氯、萘酰亚胺为荧光基团,合成了一系列新的Cu2+、pH荧光探针,并研究了该类探针的荧光性质、识别机理,将其成功应用于水溶液和生物细胞及组织中检测Cu2+、pH.[1-4] 我们将在报告中详细汇报本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各向异性纳米粒子构筑的多级自组装结构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能。我们以具有尺寸单分散性且表面带负电荷的一维棒状烟草花叶病毒(TMV)作为构筑基元,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多正电性的四苯乙烯基有机铂金属大环(TPE-Pt-MC)构筑可逆且具有发光效应的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不仅提供了聚集诱导发光的另一种新颖模式,且将为功能性金属-有机生物复合材料的构建提供崭新思路。
氮氧自由基在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后,电子从成键π轨道或n轨道激发到反键π*轨道。虽然有少量氮氧自由基在紫外光下的反应报道,但没有关于在可见光下的研究。[1-4]我们首次发现可见光激活的氮氧自由基能通过氢原子转移反应攫取色胺上的一个氢并生产相应的吲哚自由基,然后在手性磷酸催化下进行环化生成吡咯吲哚化合物,反应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