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约束支撑框架与普通支撑框架的比较研究

来源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和普通支撑框架虽然在形式上很相近,但在抗震性能、设计要求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大吨位TJ型屈曲约束支撑的研制情况,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了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和普通支撑框架在抗震性能上的差异,讨论了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设计特点,并比较了两种框架在结构设计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面的差异.然后以一个8层典型建筑为背景,对两种结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算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在小震下地震作用较小,从而用钢量较小;在大震下,屈曲约束支撑发挥了“保险丝”的作用,避免梁柱发生显著屈服,而普通支撑发生屈曲,使得梁柱出现大量塑性铰,层间位移超过1/50,对结构不利.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分析前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整理、转换数据格式、零线校正、录入元数据,形成标准格式的未校正加速度数据;依据这批数据对汶川大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此次地震断层附近地区的PGA衰减规律,并利用此规律模拟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峰值,绘制了PGA分布图;给出了汶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特大地震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478个固定台站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其中191个台站记录到了较完整的加速度时程波形,如此丰富的强地震动记录为开展相关的地震工程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基础资料.该文以这些主震加速度记录为基础数据,对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峰值空间分布特征、方向性效应、上下盘特性和典型记录加速度积分结果等进行分析,以利于场地设计地震动确定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应
本文以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值(V/H)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H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记录按震级、距离、场地条件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这些因素对V/H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H与震级的关系不明显;V/H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软土场地上尤为明显;V/H与场地条件有很大关系,在近场(R≤60km)土层场地要高于基岩场地,而在远场则相反;V/H
通过对汶川地震进行实地考察以及资料搜集,统计分析了地貌以及局部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根据受灾城市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将城市分为3类:盆地内部(成都),盆地边缘(都江堰、绵竹、江油、什邡),盆地外部(北川),统计了震害情况,分析了震害原因.发现在这次地震中盆地效应尤其明显,盆地边缘震害比较严重,在盆地中部震害比较轻,还有就是在山区的震害比平原的严重,尤其是两个距离比较近的山之间的地区,除了地震的灾害
以Duffing体系为计算对象,采用平均超越概率等价准则的等价线性化法,结合以计算单元失效域为基础的重要抽样法,提出了计算非线性体系动力可靠度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非线性体系与等价线性体系的平均超越概率相等的原则,得出等价线性体系的等效阻尼比和等效频率,其中给出了Duffing体系平均超越率的表达式;其次,对等价线性体系应用以计算单元失效域为基础的重要抽样法来进行动力可靠度计算,补充了随机数的产生方
九环线是四川省著名旅游线路之一,经九环线东段由成都去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沿途将经过德阳、绵阳、江油和平武等市县.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触发了近300km长的地震断裂带,九环线东段正是跨越此次地震断裂带的交通要道,距地震断裂带较近的江油市和平武县城,是重灾区和特重灾区,九环线上的南坝镇位于地震断裂带上,遭受了灭顶之灾.由于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河道阻塞、桥梁坍塌和道路
震相初至是震源定位的主要依据,其使用价值远大于其他续至震相.文中基于台阵的“时域波数分析”方法和“速度谱分析”方法,建议了在一种近震条件下,确定台阵三分向记录图中Pg波与Sg波震相的初至识别方法.对美国加州中部帕克菲尔德(Parkfield)附近的小孔径UPSAR台阵在2003 San Simeon地震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文中建议的方法是可行的,可应用于近震震相识别.
本文针对显式有限元一有限差分法结合局部透射边界进行波动数值模拟的情况,定义并推导了循环系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计算过程的稳定条件,并通过数值试验对该判定准则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利用积分格式的能耗特性抑制和消除由边界条件引入的高频失稳的各种方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对计算过程的影响.
调查了汶川地震中6度区到10度区19个河谷及山梁地形调查点,收集整理了场地条件、地形特征及其震害资料.根据其中比较典型的场点,初步总结了汶川地震中河谷及山梁地形的震害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狭长、高耸的山脊、条状山梁、孤立山丘对震害有明显的放大作用.随着局部地形突兀高度的降低和逐渐宽缓,震害迅速减轻.②山梁(包)的岩土介质类型及风化程度对震害分布有重要影响:岩质山包震害明显轻于土质山包.③
地震应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协调性、专业性、社会要求高等特点,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因此地震应急管理的成熟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并富有挑战性.本文在地震应急管理中应用成熟度模型,在研究借鉴多种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地震应急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以成熟度单元为核心的两层次结构体系模型,提出了模型的基本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