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国产重水在玻璃体和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眼外伤眼整形暨眼眶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国产重水[(过氟化碳液体)Liquid Perfluorocarbon,LPFC]在玻璃体和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本组对38例转院的晶体脱位至视网膜面的病例,应用国产(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制)过氟化碳液体托起脱位晶体,进行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2:对68例(68只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C级21只眼、D级6只眼),外伤性PVR26只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只眼,术中应用过氟化碳液体压平视网膜,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术要点: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行标准三管系统玻璃体手术,尽可能全部切除玻璃体,1:应用过氟化碳液体托起脱位晶体,进行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脱位晶体.2:A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脱离有裂孔的在裂孔部位外垫压或放置巩膜环扎带;B行标准三管系统玻璃体手术尽可能切除玻璃体机化膜和牵拉条索,暴露视盘;C用23号纯针头靠近视盘上方的视网膜表面,缓慢注入LPFC,保持针头始终在一个透明泡内,注入LPFC的量根据手术情况而定,一般为2-3.5ml.随着LPFC的注入,视网膜逐渐逐渐被压平,再进行视网膜裂孔眼内光凝;D用硅油或气体置换LPFC.在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中,应用LPFC压平视网膜,翻转巨大视网膜裂孔的后瓣,在过氟化碳液体下进行膜剥离、眼内光凝.结果 38例晶体脱位至视网膜面,术中应用LPFC托起脱位晶体,进行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术后全部治愈,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8例(68只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脱离术后三个月65只眼视网膜均复位,其中3例在术后半年因视网膜再增殖牵拉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改善64只眼,视力不变4只眼,本组病例应用LPFC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国产LPFC作为“液体操作工具”在玻璃体和视网膜手术中,由于比重大起暂时压平视网膜的作用,托起脱位晶体有利于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和膜剥离及光凝等眼内操作,减少术中损伤,是比较理想的辅助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角膜创口缝合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儿童角膜裂伤合并晶体严重破裂伴大量皮质溢入前房的病例.方法 选择三例角膜伤口不在视轴区,晶体悬韧带和后囊完整的病例,用2000IU/ml庆大霉素清洗结膜囊,粘弹剂恢复前房,缝合角膜裂口.作常规双切口,连续环形撕囊,用灌注抽吸系统吸净皮质,观察后囊完整,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全身和局部给予大量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并给予弱散瞳剂活跃瞳孔.结果
会议
目的 过对弥可保注射剂对兔眼爆炸伤后透射电镜下视神经损伤超微结构改变影响的动态对比观察,确定弥可保注射剂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角膜相同距离,用同一爆炸支架引爆同型爆炸物,在电子传感器的监测下,制作20只兔眼爆炸伤动物模型.动物造型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天肌注弥可保注射剂.分别于造型后不同时限点处死每组动物各2只,取球后视神经2mm,经2%戊二醛固定,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铅铀双染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血管内皮细胞透射电镜下形态改变的观察,分析其超微结构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例于2000年1月-2004年6月期间因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术中取球后视神经2mm,经戊二醛固定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显著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血管内皮肿胀明显、核
会议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1眼,其中高度近视8眼,近视度数-6.00D~-12.00D,眼钝挫伤玻璃体积血3眼.合并周边视网膜裂孔4眼.手术方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9眼,注油2眼.结果 随访3~12个月,手术后视网膜复位9眼,成功率81.7%.未复位2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注气或注油是治疗复杂性黄斑裂孔性
会议
目的 探讨新型折叠式多焦点人工晶体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合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230例232眼,植入Allergan Array SA-40 NBTM折叠式多焦点人工晶体.第二组:230例232只眼,植入Allergan S140折叠式单焦点人工晶体.所有病例均由同一眼科医师行标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包括:术中并发症,术后的远、近视力,角膜曲率
会议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植入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2例32只眼,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17例17眼;年龄45-72岁,平均62岁.病程3天-3月,平均14天;近视25眼,外伤7眼;黄斑裂孔形态:园孔26眼,裂隙状2眼,新月形3眼,马蹄形1眼;PVR分级:C1级21眼
会议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手术时机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26例27眼高眼压下PACG急诊行小梁切除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视力与眼压情况.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眼压均能控制正常;视力:<0.1者3例3眼,19例20眼在0.1-0.3,4例4眼在0.4-0.6,大部分保留了可用视力.结论 对于PACG急性发作,在经局部及全身综
会议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269例(301眼)白内障常规现代囊外摘除术,术中29眼(9.6%)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其中25眼玻璃体脱出,相应处理后25眼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分析后囊膜破裂原因:11眼因水分离或娩核造成截囊口后裂、囊袋撕脱;14眼吸皮质时误吸周边前囊残膜或直接损伤后囊;4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已存后囊膜破孔.结论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与手术熟练程度、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