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能源结构优化选择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协调度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度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指出“3E”协调度是定量描述特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能源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以及环境承栽力、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指标.其大小、状态、分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态表征”,是能否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文章应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各地区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其他文献
The idea that people use brands as a signal of their identity has led brand managers to devote much effort to positioning and repositioning their brand to fit into consumers’ lifestyle.However,they ig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the marketing literature.However,we still hav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neutral UGC,with an implicit assumption that it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marketers to understand those individuals who inactively participate (only reading or observing without sharing or creating contents) in SNSs.This paper aims to
根据建筑陶瓷企业的工艺特征和燃料消耗情况,利用高斯点源模型对建陶生产造成的SO2地面浓度增量进行计算,利用比例下降模型计算建陶业的SO2允许排放总量,并根据企业的设备生产能力进行了总量分配,在方法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计算结果表明,可有效降低所在地区的SO2地面浓度.
社会资本在三个层面上影响了人力资本投资.宏观上,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强化”或者“摈弃”,影响着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从中观层面来看,联盟的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作用主要通过成员之闽的模仿、“干中学”等相互学习机制得以实现,但我国转型过程中,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变化实际上弱化了社区社会资本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微观上,转型期家庭结构的剧烈变化与渐进变化的社会资本的不适应,削弱了家庭社会资本对人力
职业教育是一种协调供需的教育,需求群体大,理应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惑,通过对困惑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探索一条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焦聚于人类自由的发展现,他指出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过程,发展可以看作人们选择和追求自己珍视的自由.这一全新的视角深化了对于发展的认识,进而促使人们对环境再认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本文以自由的视角审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教育的内容,手段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methods,the importance of working out the sustainable planning strategy of urban transportationwas analyzed,and th
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中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论述了科学发展现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和贡献,并从理念、制度、组织、市场、部门、时间和空间七个层面构建了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模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在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约束下对传统线型经济模式的扬弃,它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同共进,但其实质是不同社会主体的多赢合作,关键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广义的体制包括社会环境、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因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中,互惠、友善、协作、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向自然学习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