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易误诊为Volkmann挛缩的先天性疾病--先天性指深屈肌起点异常致中环小指屈指畸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因先天性指深屈肌起点异常造成的中环小指渐进性屈指畸形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对三例因先天性指深屈肌起点异常造成的中环小指渐进性屈指畸形的患者,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当地医院都曾被诊断为Volkmann挛缩,但在术前检查中发现挛缩仅局限于中指、环指和小指,术前的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见在尺骨近端存在一个异常的骨性突起,手术中可见有一条异常的屈肌腱束起自该异常的骨性突起,而该异常的屈肌腱束正是引起3-5指挛缩的主要解剖结构,采用异常屈肌起点的切断和部分屈指肌起点滑移的方法,术后第二天即开始主动屈、伸指功能锻炼结合背伸牵引支具来预防再挛缩,术后疗效评估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和患者主观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儿童Lisfranc损伤,寻求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本组儿童Lisfranc损伤病人治疗采用克氏针+外固定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本组治疗效果满意,不需第二次手术。结论:此法可以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硫酸钙支撑型复合骨植入物(PHC cage)在腰椎融合术中的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纳入需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8.8岁.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PHC cage、对照组植入PEEK cage.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附加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解剖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55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开放组31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24例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置钉技术在颈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04-2014.04共收治颈椎伤病并进行徒手颈椎椎弓根置钉操作的患者48例,男34,女14,其中上颈椎病变14例,下颈椎病变34例;颈椎创伤29例,颈椎椎体及椎管占位5例,退变性椎管狭窄8例,颈椎畸形5例,炎症(椎间隙感染)1例;根据具体病情所有患者均行徒手颈椎椎弓根置钉,或联合其他内固定方式.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震荡伤的诊疗护理方法。方法 介绍小儿脊髓震荡伤3例,对其至伤原因、受力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经过总结介绍。结果3例患儿在排除了脊髓器质性损伤压迫以后,及时做出诊断,绝对卧床休息制动,用腰围、颈托固定脊柱,早期大剂量激素、脱水剂运用,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护理后均恢复正常。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most often affects the knees,and less frequently involves other joints.It presents in the multifocal extremely rarely.
目的:观察重度L5椎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曲度特点,并分析手术对其矢状位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手术治疗的25例Ⅲ°或Ⅳ°L5椎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同时纳入既往研究招募的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滑脱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光片测量滑脱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
目的:研究儿童孟氏骨折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4例初诊误诊的儿童孟氏骨折患者,17例行尺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桡骨头脱位手法整复术,7例行尺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桡骨头脱位切开复位还纳术(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加臂丛麻醉下,手术切口依桡骨头原始移位方向决定,1型即桡骨头前脱位型采用前侧切口,起肘横线以远沿肱桡肌内缘行弧形切口约3至4厘
目的 比较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止痛药应用情况,反映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状况,进而反映两种入路早期恢复情况的优劣.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9~56岁,平均32.1岁.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15例,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