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佛学突厥伊斯兰思想的交融--思路文化交流与文学地理

来源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y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高昌回鹊及唐代西州的突厥语居民沿袭了魏晋以降的佛学思想,许多佛经早在公元10世纪之前业己翻译,可将高昌佛教视作介于印度佛教与中原佛学之间的融汇区域,高昌对西域佛学的承袭与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域佛教不仅仅是翻译或承袭印度或中原思想学说,它有自己的思想创造。蒙古征服后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思想在中亚与新疆的兴起,包罗万象的苏非主义迅速成为哲学与文学的主流,在文学上采用民间谚语、格言、传说、诗歌来歌颂“与主合一”的思想,这些学者不仅仅是苏非哲学的信仰和实践者,而且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兼传教者,在那个时代扮演着“知识份子”的角色。
其他文献
北方文学家族的家学与家风与地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陵川郝氏、猗氏陈氏与东平王公渊家族.洛阳姚氏由辽阳迁到河南,使得具有崇武色彩的家族转变为文化世家.蒙古、色目家族的迁徙促进了其家族传统的改变.元朝灭宋以后,白朴家族与大都宋氏宦游南方,有助于元代南北文化的交融,而南方文化也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影响.
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刘克庄是宋代年寿较高,又十分多产的诗人之一。在他的青壮年时期即嘉定十五年(1222),应桂帅之邀曾有一段在桂林入幕的生活经历,这段远赴桂林的生活给后人留下了八十多首诗作,桂林特有的地域性也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一段十分特别的印记。偏远的地理位置,迥异的气候类型,独特的岩穴地貌,丰富的人文景观,这些在刘克庄带着失意来到桂林的时候对其的心态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颐和园词》是晚清文学家王国维于1912年创作的长庆体长诗.它是对清王朝的一份悼词,也是为慈禧太后与清朝皇室的所作挽歌.但王氏在此诗中最想表现的不是挽歌式的悲哀与王朝衰败的落寞,而是对王朝强盛的渴望与自我人生境界价值的实现.诗中突出了危机时刻能力挽狂澜的慈禧太后形象,描绘了颐和园的美轮美奂,强调了王氏对盛世场景的渴望.但史实却不容改变,梦境般的盛世毕竟不是现实.而他本来渴望的成大事者人生三境界也在
瓦尔登湖因梭罗的《瓦尔登湖》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在文学家、学者、翻译家和旅游者共同作用下,瓦尔登湖已经超越文学文本本身,成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记忆库.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研究瓦尔登湖,研究其如何成为文学景观,研究其在中外文学中的不同内涵,既是一种崭新的视角,亦是其魅力和价值所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朝鲜族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韩国文化已经以韩流的态势流入东北甚至全国;而在东北边境的北部,俄罗斯文化正跨过黑龙江向南传播,在东北边境的西北部,中国与蒙古国文化业出现了文化间的交锋.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如何使东北跨境民族文化在时代潮流中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和迎接的挑战.当前,中
从战国抵宋存在的"吹台",被宋人主观嫁接了实际上存在于商丘的地点事件."吹台"与梁孝王的联系在此被宋人生动地传承下来,抒发了对历史时空中这里曾经存在知遇的渴求.吹台又因与都城文人的雅集相连,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而存在.这种观念直到南宋,在时空的阻隔中,仍然存在,成为文人对故国和王朝深情的眷念.在这些有关北宋东京的城市文本中,"吹台"作为建筑景观和文学景观而存在,构成了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城市文脉
北周文学并非趋步南朝,而自有其面目.浓厚的崇儒尚用文风,为隋唐以后的复古思潮打下了伏笔.佛道并崇风气也为唐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并举开了先河,多种文体文风的萌芽在唐代得到了生发和完善.
汉代开发河西不仅仅是重大政治事件,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学西渐、佛法东来,首先在河西地区相互融合调适,再以新的文化形态输出或输入,源源不断地向中华文明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大量文士的到来、陇籍文人的成长、军屯文学的兴起等,使中国文学版图向西北地区拓展,向来被认为是文化荒漠的河陇地区初步形成了地域文学中心.以"马踏飞燕"铜马佣为代表的艺术创造实绩,证明汉代陇右地区的艺术勃兴,无疑也是汉代开发
本文拟从文化背景与思想倾向为准,将隋唐五代时期的浙江文学划分为儒家时期、道家时期、儒释道鼎盛时期、释家独盛时期四个阶段加以研究.
上海竹枝词对上海正月初五接财神习俗做了最早描写,从中可以发现,接财神习俗是从苏州、无锡等地传播入的,传入时间大约在道光年间,之后上海接财神在祭品和祭祀仪式上形成一定的特色.到清末民初,接财神已经成为上海商家和市民都热情参与的民俗活动.开埠后上海的地方志、新闻报道等虽然也记载和描述过接财神习俗,但都没有竹枝词描写得那样生动翔实.文人竹枝词是地方民俗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应该得到更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