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主线的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来源 :第21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融合在故事背景中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分析目前课外教育活动的缺点与设计的难点,以"神隐之菌-细菌真菌大作战":一个针对于6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关于生物内容的课外教育活动为例,分析以故事为主线的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方式.采用以"故事性"作为教学理念的故事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了活动设计中背景故事的编写、故事与知识的合理联结,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延伸活动的设计等设计的难点与重点.故事教学模式的问题核心点是如何使得活动方案具有情景性、趣味性、跨学科性、体验性和知识、技能、价值观的理念设计.
其他文献
运用跨越式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方法;跨越式主题阅读,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跨越式诗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非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跨越式教学的结构,是比较灵活多变的,只要在课堂教学中不脱离跨越式试验的核心理念:拓展阅读,拓展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灵活处理,这样更能让跨越式试验更好地进行下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相信课堂将是孩子们一生难忘与
生活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拓展了英语教学的新视野: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中增设文化意识的内容,意在使语用的得体性受到重视,进而提高学生乃至全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希望通过用对文化意识的内涵、中西文化的差异、文化意识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的概括性归总来帮助从事英语教育的人员加深对国家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
当云端学习资源和资讯工具已成为学校运作及课堂创新教学的重要辅助来源,而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发展重心也离不开数位资源和工具融入教学的主题;校长科技领导不再只是校长个人资讯素养能力之提升而已,更应该着重于营造学校组织成员对科技运用之共识,并透过学习型组织运作,有效提升资讯科技对组织成员动能及校务运作之成效,以充分展现创新教学理念学校效能.本研究旨在透过校长科技领导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转型,其作法不是要取代
本研究旨在以学校现有的资讯设备结合校园图书馆的资源,设计一款密室逃脱游戏以探讨其对图书馆应用能力成效,并探讨其实施成效和学生对其的满意度.研究对象为台北市立大直高中国中部7年级的学生,2个班级共46人.游戏进行的时间为60分钟,学生必须要在时限内和小组同学合作解谜,才能逃离图书馆.研究结果显示,本游戏能强化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应用能力,学生对游戏的设计也感到相当满意.
本学期,我校语文学科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可持续学习能力》课题的要求,确定语文学科的研究主题为:依托自主探究手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进行了思考.课堂教学是以识字、写字为主.那么这个学期就把研究重点定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识字与写字,课中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但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适时的设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为此项研究做了一些准备.经过这个学期的研究初步
恩格斯曾经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思想,即抽象、推理、
近年不少国家都致力推动STEM教育发展,并尝试在STEM教育中注入不同元素.当STEM注入艺术元素后即为STEAM,可谓近来较普遍的趋势.本文将透过一项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计划——「数码艺行计划」Digital Art Walkers Project,阐述当STEM与艺术教育相遇时,如何融合两者各自的独特性,以达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共通能,活化学与教.文中亦剖析与香港大学学系协作,透过虚拟沉
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分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探索与实践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英语单词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其更好的为小学英语教学服务.
阅读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相互对话、相互作用、相互提高的过程.而"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融会贯通.尽量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本学年,便在尝试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语文主题阅读的实践.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共读,相较于非网环境下的师生共读,有着无可企及的优越性.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拓宽了师生共读的途径,也为师生共读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策略引导.《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把读书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学生运用PPT、概念图、学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