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庐山学》与“庐山学”

来源 :庐山庆云文化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s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山学》是上海泰东书局1926年出版的一本太虚法师讲演集,主要收录1924年前后数年间太虚在庐山、武昌佛学院以及其他各地的讲演稿.《庐山学》名称经历了“庐山演说集”“庐山讲演集”到“庐山学”的演变,且在文献记载中较为混乱,其趋向是从具体说明“庐山讲演”之内容到建立抽象佛学体系.《庐山学》首次提出了“庐山学”的概念,也是近代较早以地名学的著作,在庐山文化史和近代学术史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庐山是一座伟大而又特殊的人文之山.其特殊之处不仅体现在它将秀丽风景与人文内涵统一得十分完美,更体现在儒释道三教、基督教可以同时融洽地处于一山之中.庐山是隐逸之山、自由之山;隐逸是形式,自由是实质.儒隐、道隐、禅隐的自由精神,打造了它独具魅力的特质.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又重要的一部分.庐山隐士文化作为庐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历史悠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巅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庐山隐士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对庐山文化、教育和宗教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对现代人及后代也兼具浓郁的教育意义.
具有“庐山天下悠”美誉的庐山,既有秀甲天下之景色,更有其公认的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而庐山医学成就却少有人知.本文试从为什么人的中华医德医风建设问题入手,以史实阐述庐山发祥杏林精神与为民、济困、救危、奉献医德之传承,庐山医学理论贡献和庐山对中华药典之丰实,揭示庐山在精神、理论、物质等方面对中华医学的重要贡献,杏林文化是庐山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庐山以其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与便利的水路交通博得无数诗人的青睐,络绎而来.苏轼于元丰七年来庐山,描写峰岭瀑泉,歌咏风貌景物,谒访寺观,结交高僧名道.绍圣元年再过庐山.另还有题咏庐山物产、庐山历史人物,与庐山有关的唱和诗、赠行诗也时有所作.本文试作归类浅析,并认为这些诗多为精品,随物赋形,形神兼备;纵横议论,无不诙谐,见机锋,见睿智,见妙趣,旷达情志寓其中,好言理的宋诗特征在诗中表现极为明显
儒释道文化在庐山渊深积淀、洗炼发扬、共生共荣,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构成庐山人文的精神与特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需要儒释道文化继续圆融发展、和合共济,庐山万杉寺始终秉持和发扬爱国爱教的人间佛教精神,奉献慈悲,造福社会.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和说明,并对庐山文化·万杉论坛的主题“人文庐山,和合共济”提出了一些理念和见解.
周敦颐、朱熹等名贤过化庐山,为创立理学、传播理学文化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白鹿洞书院在历代能人志士的努力下,在学术思想和教育教学等方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庐山(星子)历代学人的殷勤治学和言教,极大地丰富了庐山的理学文化.因而继承和弘扬庐山的理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庐山是著名的文化名山,其特色与优势是文化品类全面,历史积淀深厚,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浓厚.庐山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与区位优势,使它既有自然山光秀美之奇,又有社会交往频繁、思想交锋激烈之雄,随着国家形势变幻而起落,不断增添自身的文化色彩.它独有的“山政”,以“租借地”为标志,与西方列强打交道,融入国家外交;民国以后直接进入政治漩涡中心;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成了政治运动的策源地.庐山的儒学文化强劲,以民间自
庐山是“人文圣山”,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本文从中华国学的角度,着重阐述庐山作为“人文圣山”的主要人文内涵;进而论述庐山人文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当今裨益中国人的精神修养、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价值和对做大做强庐山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庐山,千古名山.游览庐山,诠释庐山,应有多种角度,就像使用多棱镜一样,不同的光谱折射多方面的美感:生态名山,美食名山,隐逸名山,诗歌名山,绘画名山,宗教名山,建筑名山,教育名山,科学名山,爱情名山,政治名山.
从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开始,1200年过去了.白鹿洞书院经历了它的辉煌与衰落.历史清晰地告诉:这里,曾经是帝王关注、鸿儒云集、名家辈出、智能汇聚之地;这里,曾经是古圣先贤们投入哲学思考和进行雄辩讲述的场所;这里,曾经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圣地;这里曾经诞生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最完整、最正规的校规……所有这些,都值得研究,值得记忆,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