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淋白血病与急非淋白血病的证素病理特点比较

来源 :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不同西医分型患者的中医症候表现特点。方法: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急性白血病中的急淋与急非淋证素患者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的中医症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在HSI彩色空间中,色度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不连续阶跃点,给舌图像的色度分析带来很大障碍。本文针对舌图像的色度值集中分布的区间。为了解决舌面上色度值在传统色度定义的区间上发生不连续时所造成的不便,通过将原色度空间进行平移,提出了一种适合舌像分析的色度转换公式,将阶跃点的负面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舌图像反光点的检测和修复是舌图像预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中,基于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分类的精度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基于纹理合成算法的舌图像反光点修复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脉诊是中医诊病辨证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医注重采用描记脉搏波的方法记录脉象,并根据老中医的脉象诊断来分析脉搏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医的脉象图分析理论。同时,现代医学也依据脉搏波来进行血管顺应性等心血管功能评定的研究。中医与现代医学同样进行脉搏波的描记与分析,两者的分析方法有何异同?本研究以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同时采用脉象仪与脉波仪,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脉搏波的描记,在获得子宫肌瘤患者脉搏波
传统的中医望诊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和医生经验及主观判断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偏差,并且肉眼的观察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本文提出一种应用光谱法来反映舌部信息的方法,使用仪器化的手段采集舌部的光谱数据,再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找出光谱数据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将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目的。
目的:探讨以临床应用为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途径,以求探索一条较为实用、易掌握推广,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化诊疗手段及舌诊在临床应用的体会。方法:将西医望、触、叩、听,中医望、闻、问、切七诊加上相应西医仪的检查,组合成《7+1》诊断步骤,选择非手术可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试进行中药为主论症辩治,观察。结果:所选择的病例均在两天内临床症状体征都有明显改善病痛减轻。结论:《7+1》中两医结合诊疗法,特别是舌诊具
@@颜色是我们可以感知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颜色信息有助于处理模式识别、对对象匹配等各种任务。人体组织的颜色在医学诊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舌诊学中,舌色既是一种内部病变的敏感标志,又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区分疾病的准则。然而舌色的区分通常是由医生的视觉观察所决定的,其结果跟医生的经验与知识紧密相关,所以诊断结果中可能存在着很多的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
@@舌诊是中医学中最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诊断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医舌诊克服以往非量化和主观性等缺点、进而形成自动化和客观化的诊断逐渐成为可能。舌象的颜色特征则是舌诊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相对于舌象的其它特征如纹理、形状而言,在技术上和方法上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量化识别性。舌色分析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是计算机化的中医舌诊的基础,可以减少传统舌诊诊断过程中的
目的:基于脉图的分析方法,观察比较服用膏方前后疾病及亚健康人群的疗效。方法:根据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的43例服用膏方前后的脉图资料,中医辨证分为疾病组、亚健康组以及亚健康偏实与偏虚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膏方后大部分人自觉症状和实验检测均明显改善,其中疲劳程度和植物神经改善尤为明显。膏方调理对亚健康人群的疗效优于疾病组。对亚健康偏虚型疗效优于亚健康偏实型。结论:膏方调理更为适
本文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理论中的“易学”图、数、术——河洛合数算法对63例肝胆疾病左手脉象进行图数计算,获得90.47%肝胆弦脉临床对应准确率。为复杂、难于与临床相对应的脉象算法找到了一条值得加深研究的脉象信息计算方法和可行之路。
目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医著《黄帝内经》中有对“腠理”描述。现代肤纹学成为医学的分支,可辅助诊断遗传病,本文论述这方面的情况。方法:利用Reed模型做陈述。结果:有80%的诊断率。结论:假如我们用中国人模式样本做对照、汉族病人为病人组,作一个类似预测模型,相信预测正确率可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