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昆仑阿克苏库勒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限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昆仑造山带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塔里木地块南部,其间分布着多条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洋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地质记录(刘彬等,2013).康西瓦-苏巴什-鲸鱼湖混杂岩带作为昆仑造山带的一条重要的混杂岩带,通常被认是为古特提斯洋的残存带,其形成环境及时限一直受到地质界的密切关注.最近在该带新识别出一套蛇绿岩,通过对其主要组成成分辉长岩和枕状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其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属于典型的MORB型蛇绿岩,蛇绿岩形成于晚二叠世,代表古特提斯洋主洋盆扩张至少持续到晚二叠世.
其他文献
为了确定内蒙古克一河地区的白音高老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环境,对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岩石学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进行观察描述,年代学研究采用了U-Pb测年法,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是对流纹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确定其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中的高钾低铝质类型;年龄为127.17±0.53Ma,形成于早白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北部中蒙边境扎嘎乌苏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索伦山缝合带西段,保存了大量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及微地块等携带古亚洲洋重要演化信息的地质体,因此对研究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扎嘎乌苏岩体是该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扎嘎乌苏-哈尔干廷努如近东西向-北东东向的中酸性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研究该构造带构造—岩浆演化十分关键.但是由于地处中蒙边境人迹罕至的地区,对这套侵入岩一直缺乏高精度测年、
中生代期间,辽东半岛成为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面积花岗岩广泛出露,其中一套具有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广泛分布在丹东、宽甸、恒仁等地.老登台岩体位于丹东地区杨木川镇南部,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营口-宽甸古隆起的南部,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岩基状产出,岩石风化程度较弱.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局部为似斑状结构,弱片麻状或片麻状构造.岩石中含少量钾长石斑晶,主要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的重要组成,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强烈的岩浆-构造活动和大规模金成矿作用,根据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可划分为三叠纪(233~212Ma)、侏罗纪(180~156Ma)和早白垩世(131~117Ma)三个主要活动期次(吴福元等,2005a;Wu et al.,2005b,c;Yang et al.,2007a,b).早白垩世侵入岩在辽东地区大面积分布,基性-中性-酸性岩体均有
中亚造山带处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关于其最终闭合的位置及时代一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古亚洲洋最终沿索伦缝合带闭合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但华北克拉通北缘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侧增生陆缘的碰撞发生的时间尚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二者在晚泥盆世已经闭合,并于中二叠世就已经进入后碰撞环境.其余学者认为二者碰撞并最终闭合发生在晚二叠世至三叠纪初期.笔者在敖汉旗地区发现一套晚二叠世花岗岩,其成因及
赤峰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北缘及早古生代岛弧增生褶皱带,受古亚洲洋俯冲及造山作用影响,沿华北板块北缘出露一系列东西向火山-沉积岩、侵入岩等,对研究华北板块北缘及古亚洲洋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邵济安,1991;张栓宏等,2010;赵越等,2010).1∶20万区调工作将区内侵入岩主要划归侏罗纪-白垩纪,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程度的深入,近年来发现了较多的晚古生代岩浆岩,但部分岩体还缺少精确的同位素
西拉木伦缝合带作为华北地台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的碰撞缝合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研究大多集中在缝合带内部、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地区,而对于华北地台北缘增生带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增生带内二长花岗岩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进行研究,以期对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缝合带的位置以及碰撞缝合的时间加以限定.
西昆仑铁克里克地块作为塔里木克拉通南缘隆起带,其出露最老岩层为赫罗斯坦岩群,由一套麻粒岩、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石组成,是研究塔里木克拉通早前寒武基底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地段(张传林,2012;郭新成,2013;朱彦菲,2015).本次对区内麻粒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分析,为揭示塔里木前寒武纪基底形成和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殷鸿福等,1997;莫宣学等,2007).受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影响,东昆仑造山带发育巨量与俯冲-碰撞相关的岩浆活动.近年来,前人对东昆仑古特提斯域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熊富浩等,2011a,2011b;李瑞保,2012;李碧乐等,2012;陈国超
西天山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有关西天山构造演化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特别有关石炭纪-二叠纪伊什基里克和阿吾拉勒地区所处的构造背景和不同构造时段形成的时间界限存在较大的争议(高俊等,2006,2009;Gaoetal.2009;Xiaoetal.2008,2010;Tang et al.2014;陈文根等,2015).沿伊利板块南北缘广泛发育着石炭纪-二叠纪的火山岩(龙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