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聚糖凝胶G-10、G-15的合成及分离效果的研究

来源 :天津市第八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G系列葡聚糖凝胶为亲水性软胶,广泛应用于色谱分析、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多肽、多糖、酶、维生素、抗菌素、核酸等,成为生化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试剂。目前国内仍主要依靠从瑞典等国进口,实现国产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因此被化工部列为重点攻关课题。
其他文献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
期刊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3月选取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联用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联用硝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用药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 <0.05)。用药前,观察
期刊
研究目的:根据不同性别调查南京市高中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身体组成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中生,共512名(男=252,女=260),体力活动量由IPAQ计算。根据体力活动水平标准计算,将512名学生分为低体力活动水平群体(低组,LG,n=172)和中体力活动水平群体(中组,MG,n=179),高体力活动水平群体(高组,HG,n=161)。通过测量计算身体
会议
细胞迁移、趋化在胚胎发育、组织修复、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与其微环境在多种理化参数下相互作用引起了趋化、迁移的发生。近年来,细胞与其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日益成为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细胞与胞外微环境的一些可溶性因子交互作用,可以控制细胞的增殖、运动和分化能力。这些可溶因子在胞外基质中的分布并非均匀不变,其生化分子浓度及分布梯度随时空改变而改变。如何更好
学位
目的探讨CT层厚对尘肺小结节(以下简称结节)显示的影响。方法对30例以肺部结节为临床表现的尘肺患者行CT检查,重建1 mm和5 mm厚度的断层图像,用1 mm断层图像重建轴位5 mm投影厚度MIP图像(以下简称5 mmMIP图像)。观察3组图像显示结节的特点,选择相同的层面和位置画面积为8 cm~2正圆形,统计圆内结节的数量、大小和密度,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 mm断层与5 m
期刊
综合实践课程自从2001年被纳入了义务教育课程中,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二十年,综合实践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综合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建设,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所以本文首先对小学的综合实践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一些创新教学的策略,再列举出具体的教学案例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期刊
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对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剖析谷文昌家风的精神内涵,探究谷文昌家风与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中的内在关联,论述谷文昌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时代意义,调查分析谷文昌家风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面临的“三个短板”问题,提出推动谷文昌家风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平台“五进”工程的路径措施,真正实现谷文昌家风融
期刊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涝灾害逐渐加剧,影响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为此,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而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根据不同城市地域特点进行。该文以重庆山城地貌特点为基础,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技术,从城市下垫面和降雨特征两方面分别探讨了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山地城市海绵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期刊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属鞘翅目拟步甲科,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储粮害虫。本文以赤拟谷盗成虫为研究对象,针对粮食加工场所时常存在残留小麦粉及机械设备缝隙等有利于害虫藏匿的情况,以三种不同释放方式(将赤拟谷盗成虫在小麦粉堆外部释放、小麦粉堆顶部释放、与小麦粉预混合,分别模拟害虫发生在粮食储藏与加工场所残留小麦粉堆的附近、外表和内部的情况)引入试虫,模拟粮食加工场所残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新时代系统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的总纲领,也是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逻辑向度。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城乡融合的历史必然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将解决好“三农”问题贯穿于现代化的全部探索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