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B-G区域生物信息学分析

来源 :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gekk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B-G区域外显子2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区域(207bp)进行序列测定,并对所获得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0%,19.8%,24.8%,33 4%,C+G含量为53.2%,T+A含量为46.8%,C+G含量高于T+A含量.同时检测到2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导致14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16条序列进行单倍型构建获得1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达到了高的多样水平.由试验结果表明鸡MHC B-G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表现出了高度的多态性,并且其序列的多态性更多地表现在氨基酸水平上.为中国地方鸡种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肿瘤疾病,以多个器官的T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瘤的形成为特征.本研究利用44K鸡基因组表达芯片(ID:015068)研究马立克易感个体和抗性个体脾脏组织中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进一步揭示与肿瘤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发现,易感组脾脏和对照组脾脏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317个,易感脾脏和抗性脾脏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593个.然而,在抗性脾脏和对照组脾脏间没有发现差异表达
鸡常见趾型为四趾,但一些国内外鸡品种如丝羽乌骨鸡、北京油鸡等表现多趾特征.已有杂交试验和遗传作图证明,鸡多趾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同,2号染色体短臂端是鸡多趾候选基因的关键区域.尽管如此,鸡多趾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还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参照人类和鼠肢体发育候选基因,首次选用经过杂交测验和纯繁选育的五趾北京油鸡以及石岐杂鸡鸡胚发育时期(第6~10d)趾部组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
本文旨在对钙蛋白酶Ⅰ(CAPN1)基因的外显子10进行SNPs检测,探讨CAPN1基因作为影响鸡肉嫩度候选基因的可能性,为优质肉鸡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肉鸡新品系为素材,利用测序和单链构象多态(SSCp)的方法进行SNPs检测.结果在外显子10发现1个SNPs位点(5432位由G→A).除S01×S05品系外,在其余品系中AA基因型高于GG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地高于G等位基因.χ2适
肌苷酸是衡量肌肉肉质风味性状的重要指标,其合成过程涉及的10种关键酶由GPAT,AIRC,GARS-AIRS-GART,ADSL和PurH等5个基因编码.本研究以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S01和S06两个优质肉鸡品系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PAT基因和GARS-AIRS-GART基因在不同品系、不同生长阶段和性别间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相对表达量与肌苷
低氧对胚胎生长、器官发育具有复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5%和13%低氧和21%常氧环境对鸡蛋进行孵化,并设置0~18d、0~10d和11~18d低氧阶段,测定6~18d的胚胎重、尿囊绒毛膜(CAM)、内部器官发育和血液生理指标,研究不同低氧水平、不同低氧阶段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分析胚胎对低氧反应的敏感阶段和关键器官.根据胚胎死亡率、胚胎和器官生长,可以看出早期低氧(0~10d)比后期低氧(11~18d
鸡是重要的模式生物和农业动物,其性别既是生物学研究重要的生长发育性状,又是对家禽业有重要影响的经济性状.同哺乳动物相比,目前鸡的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已有研究表明,雌、雄性腺在鸡胚孵化6.5d时呈现明显的组织学上的差异.实验对该时期鸡胚性腺中编码基因和miRNA表达谱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分析,共获得雌、雄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984个,miRNA43条.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有3条信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间鸡蛋品质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为今后蛋鸡品种的遗传选育提供优质素材。本研究以300日龄的萧山鸡、文昌鸡、白耳鸡、农大3号、绿壳蛋鸡和蛋用萧山鸡(自行选育)为研究对象,各品种随机抽取100枚蛋,进行蛋品质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萧山鸡、绿壳鸡蛋壳厚度最大,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萧山鸡蛋重最大,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农大3号蛋白高度与哈氏单位
本文配合单性状个体动物模型,应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DFREML)对大恒优质肉鸡S01系生产效率性状G0~G6共7个世代的表型趋势和遗传趋势进行了估计,研究的性状包括10周龄体重、10周龄屠宰率、1~10周龄饲料转化率、68周龄产蛋量及种蛋孵化率,各性状的表型趋势分别为0.0561,0.0206,-0.0308,0.0221,0.0061,遗传趋势分别为0.0236,0.0065,-0.0177
为了研究鸡小肠PepT1基因上游生长调控因子结合位点变异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应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在该基因5′上游调控区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A/T,-1481).在白来航蛋鸡和爱拔益加肉鸡两个群体中就PepT1基因表达量的不同基因型效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A、AB、BB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在肉鸡和蛋鸡群体中处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试验群体中肉鸡的AA、AB、BB基因型频率分
本研究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对清远麻鸡和隐性白羽鸡PGC-1α基因外显子5的G646A位点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对部分肉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检测结果显示,两品种鸡在该位点上均产生了3种基因型,LDR分型结果同直接测序结果一致.基因型分布在不同品种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是一种准确、灵敏的SNP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