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遮蔽型立轴风力机的性能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流体机械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环境风洞,对几种不同的聚能-遮蔽模式及几种不同的风轮模型进行了吹风实验,获得了低风速条件下该类立轴风力机风能利用特性的系列实验数据。研究表明,单S型(二个弧形叶片)的立轴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率高于多个弧形叶片的立轴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率;适当的聚能-遮蔽模式可以实现微风启动,并显著地提高风能利用率。聚能-遮蔽型立轴风力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立轴风力机。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基于Level set方法的直接数值模拟技术对粘性液体中单个气泡的上升运动进行三维模拟。数值模拟采用拟单相流模型处理气泡内外的气液两相流动,应用Level Set方法捕捉运动气泡的变形。针对Eo数从O(0)~O(2),Mo数从O(-11)~O(2)的流动范围,系统研究了上升气泡的形状特性,并与经典的气泡形状图谱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准确地再现了在各种条件下气泡的变形行为,得到了从球、扁椭球、
用高效率的聚能升力型立轴风力机直接驱动专用水泵,研究不同风速条件下风力机在不同转速时所产生的扭矩与功率,得到风力机的变工况特性曲线。根据相应专用水泵的性能曲线,研究风力提水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及系统的变工况性能。研究表明这种风力提水系统不需要外加其他控制方法,能实现系统参数的自动匹配。
利用计算软件中的UDF功能,将非均匀入口速度分布程序与CFD的核心求解器链接,实现了非均匀入口边界条件对压缩机级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对入口速度沿径向和切向的非均匀分布,在全量程范围内,进行了压缩机级多变效率、能量头系数等曲线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受入口速度非均匀性影响,压缩机内部流场和级性能的变化趋势,为压缩机实际运行当中变入口条件后性能的预测提供指导。
本文利用开发的程序,对BEM计算模型中诱导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已有的几种计算方法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并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直径为10m水平轴风力机叶片气动试验数据为依据,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准确性和优越性。
本文以水平轴风力机为对象,采用简化的多个自由度数学模型和模态分析方法,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振动微分方程,编制仿真程序。对风力机Turbowinds T600-48的固有频率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程序的有效性。
将水平轴风力机叶轮与下游塔柱相互作用,简化为二维翼型与后置圆柱气动干涉,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两者间相互作用做了定量分析。在翼型尾缘下游不同放置圆柱,经定常流动计算,结果显示圆柱对上游翼型的背面影响显著,相同攻角升力系数的值及变化趋势截然不同。用滑动网格,非定常流动分析圆柱与翼型相对运动时的翼型绕流结构,结果表明圆柱掠过时,翼型升力系数有两个明显的峰值,有可能引起叶轮振动。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与国外合作对瑞典SVIAB型风电力机组的Stork 5.0WPX叶片进行了一系列的风洞实验研究。出于气动与气动噪声的考虑,叶片尾缘通常设计的比较尖锐,但是由于实际加工误差的影响,叶片尾缘实际的几何形状严重偏离初始设计,曲率变化较大,形成了钝形尾缘。本文对叶片的尾缘进行了“钝化”设计,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新的设计与原始设计以及实测叶片进行分析与比较。
叶轮与机匣之间的间隙流动对轴流风扇的气动性能有重要影响,叶尖端导叶(局部围带)是控制叶尖间隙流动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以NACA65叶型为基础,构造出平面叶栅端导叶的流动分析模型,研究在不同间隙尺寸条件下等宽度端导叶的安装位置对叶栅性能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叶片端导叶并不能改变间隙流动的结构。端导叶的作用在于其对间隙流动的阻力作用,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弱间隙流动的强度。
本文研究了两种实际气体多变功的直接积分数值求解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与平均过程指数法求得的多变功结果对比后发现,直接积分求解模型较平均过程指数法计算得到的多变功具有更高的精度。当压比较高时,平均指数法得到的多变功误差明显增大甚至超过了4%,而直接积分模型计算得到的多变功在高压比下仍具有较高精度。
设计了不带循环和带循环两种结构的旋流分离器,通过试验进口气速、气量、环境温度、柴油含量(油气比)、雾化油滴直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得出带气体循环结构的分离器具有更高的油气分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