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林产资源化学利用的基础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暨首届广西化学化工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广西特色林产资源化学利用进行了基础研究。文章围绕超临界流体提取分离天然香料、稀有资源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成分分析、桉树叶精油提取分离及成分分析、臭氧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加工中的反应性和选择性及安全性、大环内酯的合成新技术6、生物催化合成香料的酶筛选及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论述。
其他文献
以无水SnCl4、SbCl3为主要原料,利用多重射流氢氧焰燃烧反应器制备高分散性的掺锑氧化锡(Antimony-doped tin oxide,ATO)纳米导电粉体,借助于TEM、EDS、FTIR、XRD等方法研究了ATO粉体的形貌和组成,并对粉体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气相燃烧法制备的ATO粉体粒径为7~10 nm,分散性良好,具有典型的四方相金红石结构.随着燃烧反应火焰的提高,晶粒长大,导电性能
果糖基转移酶可以催化蔗糖反应生成功能性食品低聚果糖.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最近诱变筛选的产果糖基转移酶优良菌株米曲霉GX0011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在500 ml摇瓶300 ml装液量及土豆培养基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以及产酶温度、pH、摇床转速等对产酶的影响.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2.4%、酵母膏0.5%、Fe2+0.2%、29℃、pH6.5、32 h、摇床转速170
从合肥大蜀山及郊区的土样、朽木、腐烂树叶中采样,分离到两株高活力纤维素降解菌.经初步鉴定,一株为纤维单孢菌属,一株为木霉属.对这两株菌组成的混合菌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菌产滤纸酶和CMC酶的最适培养温度均为30℃,而混合菌产两种酶的最适培养基初始pH不同,滤纸酶为pH 7.0,CMC酶为pH 6.5,添加0.5%酵母膏有利于混合菌产酶的提高,添加质量分数为0.2%的吐温8
本文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在藤茶组织细胞中的分布特性,探讨了微波辐射对藤茶细胞的破壁作用及适宜的破壁条件,对二氢杨梅素的微波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波辅助提取二氢杨梅素的动力学模型,制备了二氢杨梅素的分子修饰物-二氢杨梅素月桂酸酯,研究了分子修饰对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本文对新型高性能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阴极材料进行了研究。文章提出了创新性的在钙钦矿材料的B位采用不变价离子的掺杂来开发新型的阴极材料,通过对材料组成的优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材料在低温的电化学活性,同时降低了材料的膨胀系数,提高了材料的化学与相结构稳定性。
本文在论述和分析我国化工过程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化工过程安全领域在技术上急需解决问题。文章围绕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以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000与2-溴丙酰溴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大分子引发剂MPEG-Br,然后在CuX(X为Cl或Br)/2,2-联吡啶催化体系下,由该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了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对催化剂种类、配体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和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本文以丙酮-甲基异丙基酮(MIPK)-水三元非均相共沸物系为例,采用剩余曲线图(RCM)法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利用中间液-液分离器,在一个塔中实现丙酮、MIPK、水的分离.文中结合残余曲线、蒸馏边界线、精馏段和提馏段浓度轮廓线、中间液-液分离器相平衡线等曲线,对提出的丙酮、MIPK、水三元物系非均相共沸精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对非均相共沸精馏过程的设计和操作都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文中还以MI
本文研究了盐酸四环素-Zn(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DNA对盐酸四环素-Zn(Ⅱ)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在实验条件下,DNA的浓度在1.0×10-6~5.0×10-5 mol/L范围内,对四环素-Zn(Ⅱ)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强度有线性增强作用,工作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为F=6.34C+42.63r=0.998.检测限为5.0×10-7 mol/L.应
本文对基于生态农业的多功能生物制剂与种衣剂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物农药及相关的微生物菌剂、微肥开发应用也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企业界的重视。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中,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制品在全世界获得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