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锻过程中奥氏体晶粒演变规律的研究

来源 :2009中国特殊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高品质特殊钢技术与市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ct_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常用的锻造用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F38MnVS,对曲轴热锻过程中奥氏体晶粒尺寸(AGS)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1323 K~1473 K温度范围内,分别建立了奥氏体晶粒动态、静态、亚动态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数学模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曲轴热锻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结合奥氏体晶粒尺寸模型对热锻过程中的奥氏体晶粒尺寸进行了预报。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42CrMo4钢在水-空交替淬火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利用数值模拟结果设计和制造了数字化淬火冷却设备。结果表明:合金钢连续热处理线生产的预硬化态
本文对钢绳疲劳寿命的提高方法及原理进行了探讨。金属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虽然其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经较长时间工作后仍可能发生断裂,这被称为金属构件的疲劳
本文研究了中碳-高Mn系TWIP钢在固溶处理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光镜、XRD、TEM和EBSD分析了形变前后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高强塑性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形变孪晶密度随着变
本文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回火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回火工艺对100kg级煤机用高强钢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轧态钢板组织为典型马氏体板条,板条界
会议
本文通过金相、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在探伤中出现的分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分层的主要因素是MnS夹杂,另外,心部形成的异常组织和Nb、Ti的
国外和国内的部分企业主要采用先进的铁水预处理、RH炉外真空精炼、微合金化细化组织和控轧控冷工艺生产590MPa级别高强钢,但成本高。 本研究利用低硫铁水,钢包内充分脱氧
会议
本文对-120℃下具有良好低温韧性的5%Ni钢研制进行了阐述。含有5%左右镍的低温容器用5%Ni钢,设计使用温度为-120℃,经工业化试制检测其韧脆转变点在-15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使用
本文通过氮气气雾化制粉-热等静压的工艺路线制备了CPM10V样品,借助XRD、SEM/EDS等实验设备研究了CPM10V不同热处理状态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CPM10V退火态
会议
本文利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含铝和不含铝Cr8WMo2V2SiNb钢中各相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铝的加入能明显提高Ac1点,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程中出现较宽温度范围的铁素体相
本文介绍了大型国产限动芯棒的制造流程和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了国产芯棒、进口芯棒的成分、纯净度、组织和性能。指出优质芯棒坯的生产是大型芯棒国产化研制工作的前提,合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