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脑保护的作用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内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严重爆燃伤病例特点与早期救治策略.方法 对我科2013 年7 月收治一批 5 人井下瓦斯爆燃伤病例资料予以总结,采取急救指导前移,启动应急预案,主任主导、总住院总协调、主管医师与患者一对一管理,重视"三关"(休克关、气道关、感染关)环节,创面采取"损伤控制理论"+逐步限期修复原则.
会议
目的 研究3 %高渗盐水和20 %甘露醇治疗颅脑术后颅内高压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6 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随机接受3 %高渗盐水或20 %甘露醇的降颅压治疗,当颅内压<15mmHg 停止药物输注.
会议
目的 探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危重伤员近期创伤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收集来自12 个相关单位重症医学科或专科监护室的危重伤员58例,根据创伤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分为受伤1 天内、受伤2 至3 天、受伤4 至6 天和受伤7 天后四个时间段.根据创伤并发症的诊断标准,观察创伤并发症在不同时间段被诊断的数量和比率.
会议
目的 探讨重症医师应用床旁超声在创伤ICU 中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应用 方法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3 年1 月到2015 年10 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79 例,由重症医师行床旁超声检查,其结果与胸腹部CT 对比,判断其临床价值.
会议
目的 探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危重伤员隐匿创伤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收集来自12 个相关单位重症医学科或专科监护室的危重伤员58例,根据隐匿创伤被发现的时间分为受伤1 天内、受伤2 至3 天、受伤4 至6 天和受伤7 天后四个时间段.
会议
目的 探究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 年8 月~2015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总结多发性创伤护理工作.
会议
目的 探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危重伤员伤情特点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收集来自12 个相关单位重症医学科或专科监护室的危重伤员58例,根据受伤时所处地点分为室外组和室内组,比较两组伤员距爆炸中心不同距离与致伤因子、损伤部位和预后的关系.
会议
目的 报告心脏损伤20 例的救治管理体会.方法 对2009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 例心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确诊方法、预后等信息,并统计入ICU 治疗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血乳酸、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等信息,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会议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脑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因子IL-1β、IL-6 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辛伐他汀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会议
目的 探讨研究甘露醇葡萄糖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术后并发急性颅内高压危重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方法 整体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术后并发急性颅内高压危重休克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共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救治方法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葡萄糖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转归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