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Hanford地区地下氧化还原转变带中硝酸盐反硝化的反应动力学和N2O产生的微生物机制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硝化是地下水脱氮和N2O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途径,对研究地下水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前人对地下水反硝化的反应产物、反应过程、影响因素和模拟模型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地下氧化还原转变带对反硝化的影响和N2O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却知之有限.笔者以美国Hanford地区地下氧化还原转变带的沉积物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模拟实验和建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地下氧化还原转变带中硝酸盐反硝化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和N2O产生的微生物机制。
其他文献
我们采用全保偏全光纤结构,通过非线性放大环形镜锁模技术,实现了掺镱光纤激光锁模运行。实验中所有元件的尾纤都是保偏光纤,这种全保偏全光纤结构使系统稳定性很好,并且对外界的抖动不敏感。图1所示为实验光路图,其中左环中的激光二极管、波分复用器、掺镱增益光纤、隔离器、80∶20的2X2耦合器和带通滤波器组成了一个全正色散腔;右环中的激光二极管、波分复用器、掺镱增益光纤以及45∶55的2X2耦合器组成非线性
我们应用常压、高压瞬态吸收光谱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TDDFT)对香豆素510(C510)分子在乙腈溶剂中的激发态扭转电荷转移(TICT)过程进行了研究.常压条件下,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C510存在两个过程,时间尺度分别为95ps以及3.5ns.结合TDDFT计算,我们把相对较快的过程归属为TICT过程;结合单光子计数实验结果,我们把慢过程归属为荧光辐射过程.压力的增加会引起溶剂粘度系数的增大,
在皮秒强激光放大过程中,激光透过激光晶体由激光自身强度而产生的自聚焦非线性效应很容易导致激光晶体(图1),光学器件的损坏,限制了更强的皮秒激光输出1-4.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皮秒脉冲下自聚焦的形成条件,并采用相关的方法,弱化激光放大过程中的自聚焦非线性效应,在重复频率1KHz下,获得了单脉冲能量38.1mJ,脉宽50ps的大能量皮秒脉冲.自聚焦效应跟激光强度,作用晶体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降低激光功率密
SiC可以作为基底直接在表面制备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型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这个过程大多在超高真空腔(P<10-9 Torr)、高真空腔或气氛中,通过加热[1]的方法使SiC发生断键,硅原子蒸发并溢出材料表面,剩下的碳原子根据不同条件在SiC表面重新成键,成不同的碳材料。本文采用紫外激光(波长为248 nm),在大气环境下对6H-SiC晶体进行辐照实验,并采用Raman光谱、透射电镜(TEM
在生物冶金过程中,NaCl也会被从多种途径中带入浸出体系,如海洋矿物,脉石溶解,水源地水含有NaCl,石灰用作中和剂.NaCl能够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硫化铜矿特别是原生矿物黄铜矿的浸出效率.研究表明,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既包括来源于深海的耐盐微生物又包括来源于陆地淡水环境微生物的复合菌群,在NaCl存在下表现出了很好的黄铜矿浸出效果,NaCl能够加速和强化黄铜矿的浸出S.acidophilus TPY能
铁的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是控制地表系统中铁循环过程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其中含铁矿物的微生物氧化还原作用至关重要.相比于已经得到深入广泛研究的铁的微生物氧化作用,铁的微生物还原作用在九十年代以后才陆续展开.本实验选择碱性厌氧环境,针对2种典型的不同形态单质硫(α-S8和μ-s)介导的希瓦氏菌对黄钾铁矾中三价铁还原过程开展研究:在表征S.oneidensis MR-1在α-S8和μ-S能源生长的细胞生
自然界铁硫(生物)氧化还原与化学形态转化是铁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酸性矿坑水形成以及重金属迁移与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重金属废水治理、放射性核素的原地浸出、有机废水的生物电化学处理、地下金属管道与船舶腐蚀与防腐、生物采矿、生物冶金等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余年来针对金属硫化矿—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笔者利用同步辐射XANES、XRD、STXM、μ-XRF等方法,并结合比较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方
海洋和大气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甚至全球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因陆源和人为源气溶胶从污染区长距离传输至开阔海域大气中时,改变了海洋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和沉降通量,而备受人们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评估南海海洋大气气溶胶不同来源,本研究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采集了为期一年的气溶胶样品(TSP),分析了TSP和主要无机离子浓度。结
过高的河流硫酸根影响水质、加强流域岩石风化.蒸发岩溶解、低价硫氧化、大气沉降、化肥使用和城市污水是河水硫酸根最主要的来源.传统的δ34S和δ18O已广泛应用于示踪硫酸根来源.然而生物过程、不完成氧化等过程改变不同源的δ34S和δ18O组成,给研究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根据硫同位素、三氧同位素及硫酸根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可以较好得到该流域河水主要的硫酸根来源有矿山废水氧化成因,蒸发岩溶解及大气沉降。此外
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含氮化合物,从而极大的改变了氮素的自然循环,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大气氮沉降的仪器监测十分复杂且昂贵,因此发展简单易行的生物监测法去识别大气氮沉降源、评估大气氮沉降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取了市区普遍存在的维管束植物为研究对象,大量收集了贵阳市中(从市区到农村)的樟树和松树,系统性的研究了维管束植物樟树和松树叶组织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总氮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