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

来源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良性疾病和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96.00%和90.00%)与对照组患者(80.00%和82.0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在病情评估等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者20例,脑叶出血者7例,脑干出血者8例,小脑出血者5例,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患者人院后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Ghrelin含量,比较各组血浆Ghrelin的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变化的意义.结果:1、脑出血组血浆Ghre
质控科作为实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科室,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重视质控科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完善的质控管理方案,以环节质控为重点,狠抓落实,以促进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提升,推动医院建设与发展进步.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及脂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成都地区60-79岁人群(1978例)一般基线情况,体格检查,及相关生化指标,并确定该人群糖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以是否患高血压分二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γ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该人群高血压总体患病率56.72%,其中男性为55.16%,女性为57.9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两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采用观察法、晤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以滚动式进入、循环式管理的工作流程,手机个人信息及家庭信息并建档,画出家系图,对家系及高危人群进行分类,对可控因素进行干预,半年后对管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形成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一年后进行量化统计学处理与评价.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2.6
TBL教学法是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教学变得多元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结合,课堂效率提高.论述在儿科学实习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分析了TBL教学法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将TBL教学法引入儿科实习教学中,能够调动实习同学学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收治病例中随机选取54例糖尿病患者,患者资料来源于2013年到2015年.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另一组患者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与观察组形成对照.对比两组患者餐前餐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
目的:探索经穴脉冲治疗仪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80例住院的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经穴脉冲治疗仪.每天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两组患儿在呕吐消失时间上存在差异(
目的:分析探讨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8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共41例,一组为对照组共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之后行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并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
目的:观察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破血逐瘀法加西医治疗,对照组45例仅采用西医治疗.4周后分别测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系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P<0.05.结论:破血逐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好,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禁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到2014年在本院治疗的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20例存活,将死亡患者设为死亡组,将120例存活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存活组,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出血部位、血压幅度、治疗方法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对比,患者发病后意识状态和出血量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存活组的意识状态高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