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届全国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di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脓毒症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并从细胞凋亡的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乌司他丁30万u/kg)各20只。 以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成功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并在术后脓毒症的症状出现时(术后3小时),治疗组按设计剂量经腹腔给药,而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PBS溶液。 用药后12小时取两组大鼠肺组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在肺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用图片分析测量软件(Image-pro plus,IPP)检测bel-2及bax累积光密度值(IOD),并计算bcl-2/bax比值。 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可见肺泡壁明显充血水肿、肺泡腔萎陷缩小,腔内大量渗出液等炎症改变,而治疗组(30万u/kg)大鼠肺组织充血、渗出等改变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抑凋亡蛋白bcl-2在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内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治疗组表达高于对照组;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在对照组较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cl-2/bax比值结果提示治疗组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同时也抑制细胞的凋亡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癌症肆虐全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中医致癌理论,分析了中医肿瘤的病机病理,阐述了“中药活性防癌疫苗”的防癌意义。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病常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患者自身感觉的憋胀痛、针刺样痛、坐立不安伴有哆嗦的灼痛、连续不断的隐痛、以及患者表述不清的莫明状的多数是固定不移的剧痛。本文介绍了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和辩证分型,阐述了疗效标准和症状指标,并列举了典型的案例。
目的:比较得力生注射液(De Li Sheng Injectable,简称DLS)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组为化疗组(对照组)和化疗联合得力生组(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0%、43.3%,试验组分别为63.3%、65%,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为73.3%
目的:免疫组化法观察益气养阴方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瘤体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抑制肿瘤和抗转移作用的机理,以及ERα和CyclinD1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接种Lewis肺癌瘤株,造模后第二天按如下方案进行干预:荷瘤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服;中药组:益气养阴方煎汤灌
目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于发生恶性肿瘤。同样免疫机能下降可直接影响癌症发展和预后。因此开发能够有效地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的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于C57BL/6J近交系小鼠右侧腋部皮下,造模成功后分组给药。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脾上清液中γ干扰素、IL-10的含量;运用流式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消瘤保肺丸对E-cadherin、α-catenin及β-catenin在人肺癌PG细胞株中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人肺癌PG细胞E-cadherin、α-catenin及β-catenin在消瘤保肺丸干预作用下的表达情况。随机分为四组即消瘤保肺丸高剂量组、消瘤保肺丸低剂量组、清肺化痰丸组和空白组。结果:E-cadherin与α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细胞耐药相关酶GST、Topo-Ⅱ表达影响。方法:将K562/A02细胞接种BALB/c-nu裸小鼠腋前皮下构建MDR移植瘤动物模型,给予复方浙贝颗粒灌胃联合阿霉素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将瘤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免疫组化结合Image ProPlus 6.0免疫组化彩色图象分析,观察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mdr1基因表达影响。方法:将多药耐药K562/A02细胞接种BALB/c-nu裸小鼠腋前皮下构建多药耐药移植瘤模型,给予复方浙贝颗粒灌胃联合阿霉素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实验各组移植瘤mdr1基因表达,2-△△Ct法计算各组mdr1倍变化率。结果:复方浙贝颗粒高、中剂量组移植瘤md
目的:研究苦参碱在体外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苦参碱作用前后K56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联苯胺染色观测K562细胞的红系分化趋势;MTT法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周期改变及早期凋亡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05、0.1和0.2mg/
目的:研究得力生注射液对化疗药物增效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胃癌细胞株SGC-7901 P-gp、GST-π表达。结果:得力生浓度分别为0μl/ml、1.25μl/ml、2.5μl/ml、5.0μl/ml时,SGC-7901细胞P-gp的表达逐渐减低,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GST-π的表达亦逐渐减低,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