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生态理论与方法的文献综述

来源 :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国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为出发点,综述其保护与更新中的生态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对比其国内外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总结出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生态理论与方法中的不足,即,我国尚处于对历史街区内历史建筑生态方法这一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及宏观层面上整体城市环境下历史街区保护的生态理论研究,缺少了历史街区这一中观层面的研究,生态理论上虽未形成体系,但已出现多角度研究的趋势,而在技术方法上尚缺乏实践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生态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向着多角度、针对性、实践性、公众性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通过参与湖南通道县高步村侗屋的营造实践活动,深入学习侗族匠师口头传承的营造经验和技巧,动态、翔实地记录了侗族民居的营造核心技术,以及伴随营造过程的各种相关仪式,对侗屋营造技艺这一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颇具成效的研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其他地区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技术借鉴和方法引导.
废弃的建筑和区域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废弃物,垃圾是城市生活的废弃物,它们是城市发展进程中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希腊首都雅典皮埃尔港口区域的复兴研究为例,拟从利用废弃物规划建设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入手,旨在解决城市垃圾无序,并带动废弃建筑和区域的再利用,从而达到城市复兴.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类型之一——皇家园林遗址,尤其以清代为代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元素多样,且具有生命性和变化性等特征,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但因地上实物遗存少而长期遭忽视,至今其保护与展示工作仅30余年,却经历了从盲目实践到学习和照搬借鉴国外经验与做法,再到吸收并创新符合遗址特色的理念和技术集成,最终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一段不断思考与实践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中国园
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单士元(1907-1998)于1924年进入清室善后委员会,自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一直赓续在院,1962年担任博物院副院长,1984年担任博物院顾问。一生潜心于明清历史文献和故宫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为博物院的发展奉献终生。本文采用文献档案调查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单老学术背景和爬梳内阁大库档案历程,解析其注重文献史料的学术研究方法;其次客观地评述单老在保护故宫古
以为迎接2008年北京残奥会在故宫与长城安装无障碍设施的争论为典型案例,结合作者对世界范围内在文化遗产中安装无障碍设施的实例和特点,提出在中国文物保护工程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期望。
城市文脉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独特性与延续性有着重要意义。建筑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其更新与改造都对文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菊儿胡同、上海新天地、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三地住宅改造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改造形式对文脉延续的影响。北京菊儿胡同通过大面积的拆改,实现了原有住户的全体回迁;上海新天地在外表保留的基础上,改造成为综合性商圈,实现了使用者与使用性质的完全转变;哈尔滨中华巴洛
在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背景下,本文以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天坛,以及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中山公园、香山公园等资源的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为例,深入总结分析近十年各单位在数字化文物信息采集、遗产监测、建筑遗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筑遗产数字化展示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与改革,探讨北京地区皇家建筑遗产保护中数字化应用的规律特点,进而发现问题症结,为今后数字化保护工作及同类
本文通过分析土楼空间的构建以及构建的文化背景及营造法则,对土楼民居建筑的功能、结构、布局,经过比较、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建议保护土楼以及这些空间布局背后的中国客家文化既迁徙文化、地方风俗的土楼建筑空间布局整体性意见,为进一步理解保护土楼的物质和文化遗产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道观文化是我国传统寺观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观是道士修仙问道的居所,既有现实中的宫殿祠庙,又有超现实的天界地狱。而这些文化空间为何会出现多样化的表征,主要由其内含诗性智慧的思维方式所致。因此,笔者提出了诗性智慧存在于道观文化中的三个佐证。同时,对道观文化中的诗性智慧呈现的表征做了阐释,以求对超现实和现实中的道观文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起到一定作用。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目前旧城改造与更新大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话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也有着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德国工业建筑遗产为例,对其现状、保护策略与技术进行研究、分类和归纳,试图总结德国在此方面更为前沿的经验,并选择维斯马老港口区旧厂房作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以求对当今国内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启发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