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 模式中短期模拟降水对陆面方案敏感性的初步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新一代中尺度WRF3.3模式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5月31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模拟,模拟耦合了WRF中的slab、Noah、RUC和PX四个陆面过程方案,模拟起始时间分别提前1-12天。结果表明,不同量级降水的模拟对陆面方案都是敏感的,陆面过程方案的不同对模拟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且短期模拟(≤3d)与中期模拟(>3d)也有明显的差别,即模拟对积分时间也是敏感的。通过误差分析还发现,WRF模式对误差随积分时间增长的控制较好的。通过机理分析表明,不同的陆面过程方案模拟的地表蒸发是不同的,进而造成降水模拟的差别;陆面过程方案的不同也会影响低层大气环流,从而影响模拟降水的分布。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客观物理量场、IHR_LAPS 分析资料、AREM 模式产品、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 年6 月19~20 日发生在浙赣铁路沿线及武夷山西北侧的连续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
会议
  通过广义函数的运算性质,利用格林函数方法,将Farrell 对于Couette 问题的求解方法推广到一般的线性位涡方程中,推导出解析形式的解,修正了原来的计算失误,并对所得的解进行验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WRF 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 年6 月19 日江西出现的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水汽输送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天气
会议
  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的转换季节,冷暖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为此造成的温度变化往往会使降水相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从降雨转变为雨夹雪、雪或由降雪转换为降雨。当有降水过程发
会议
  本文对庐山夏季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天气分型,并对其本站要素反应、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初步总结出庐山夏季强降水短时临近预报的概
  按照《寒潮等级》国家标准(GB/T 21987-2008)统计江苏1960~2009 年所有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的资料,筛选出江苏的区域性寒潮和大范围寒潮过程共172 个,分析归纳江苏寒潮过程
会议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5-2009 年6-8 月份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日 与无雷暴日的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廓线及假相当位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雷暴日整层 大气的湿
会议
  全世界每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经常带来巨大的国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近年来,为改进灾害性天气预报,数据同化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对台风和暴风雨等的预报。时空多尺度
会议
  文章选取2010 年4-6 月江西汛期11 次暴雨过程,对T639 模式的短期预报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T639 模式能准确地反映亚洲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的演变趋势和调整,对重大天气
会议
  针对2008 年6 月12 日广西特大暴雨个例,利用华南野外试验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采用Barnes 滤波方法,分离了其中的中尺度系统。对比雷达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结果,发现在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