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考察肥胖青少年身体意象失调、乐趣体验与锻炼坚持性之间预测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肥胖青少年身体意象失调调查问卷》《肥胖青少年体育乐趣体验调查问卷》和《肥胖青少年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对155名肥胖中学生进行了3个学期的追踪调查研究。研究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从时间点T1到时间点T3,男性身体意象失调的得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女性身体意象失调的得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身体意象失调的得分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性别差异不显著。从时间点T1到时间点T3,乐趣体验和锻炼坚持性的得分呈现上升趋势。乐趣体验和锻炼坚持性的得分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性别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发现,从时间点T1到时间点T3,身体意象失调、乐趣体验与肥胖青少年锻炼坚持性之间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锻炼坚持性T2对身体意象失调T3(r=-0.267,P<0.01)和身体意象失调T2对锻炼坚持性T3(r=-0.279,P<0.05)均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而身体意象失调T1对锻炼坚持性T2和锻炼坚持性T1对身体意象失调T2的反向预测作用均不显著。同时,锻炼坚持性T1对乐趣体验T2(r=0.256,P<0.01)具有较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锻炼坚持性T2对乐趣体验T3(r=0.409,P<0.001)和乐趣体验T2对锻炼坚持性T3(r=0.382,P<0.001)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乐趣体验T1对锻炼坚持性T2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性别差异分析发现,男性肥胖青少年的锻炼坚持性T2对身体意象失调T3(r=-0.268,P<0.01)和身体意象失调T2对锻炼坚持性T3(r=-0.249,P<0.01)均具有较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而锻炼坚持性T1对身体意象失调T2和身体意象失调T1对锻炼坚持性T2的反向预测作用均不显著。同时,乐趣体验T1对锻炼坚持性T2(r=0.211,P<0.01)具有较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锻炼坚持性T1对乐趣体验T2(r=0.351,P<0.001)、乐趣体验T2对锻炼坚持性T3(r=0.611,P<0.001)和锻炼坚持性T2对乐趣体验T3(r=0.534,P<0.001)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于女性来说,身体意象失调T1对锻炼坚持性T2(r=-0.287,P<0.01)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身体意象失调T2对锻炼坚持性T3(r=-0.345,P<0.001)和锻炼坚持性T2对身体意象失调T3(r=-0.361,P<0.001)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而锻炼坚持性T1对身体意象失调T2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同时,锻炼坚持性T2对乐趣体验T3(r=0.401,P<0.001)和乐趣体验T2对锻炼坚持性T3(r=0.362,P<0.001)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锻炼坚持性T1对乐趣体验T2和乐趣体验T1对锻炼坚持性T2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1)肥胖青少年身体意象失调的平均得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乐趣体验和锻炼坚持性的平均得分呈现上升趋势。肥胖青少年在三个时间点上的身体意象失调、乐趣体验与肥胖青少年锻炼坚持性之间的呈中等程度相关性,各变量的发展特点也相对较稳定。(2)身体意象失调可以负向预测锻炼坚持性,但这种预测作用在不同性别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调节。女性肥胖青少年的身体意象失调能较显著负向预测锻炼坚持性;而对男性肥胖青少年来说,这种预测作却不显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律锻炼后,锻炼坚持性与身体意象失调之间具有较显著预测作用。(3)乐趣体验可以正向预测锻炼坚持性,但这种预测作用在不同性别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男性肥胖青少年的锻炼坚持性与乐趣体验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女性肥胖青少年来说,这种预测作却不显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律锻炼后,锻炼坚持性与乐趣体验之间具有较显著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