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营口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比较分析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a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宁港口群内大连港与营口港两大港口为研究对象,选择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度为切入点,在构建港口与腹地经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测度2000-2010年两港的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大连港与营口港在与腹地的经济协同方面既存在一致性又表现出差异性.结论如下:①2000-2010年期间,大连港、营口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度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均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根据相关研究划分的协同阶段,两港的发展历程是由低等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同的.②两港与腹地经济高协同区域由沈大交通线向沿海地区转移.符合Taffee港口发展第六阶段的特征,即主要港口与腹地依托沿海经济带与内陆经济带共同联动.③从时间上看,除2000年和2010年外,大连港与腹地经济中心—沈阳市的协同度均高于营口港与沈阳市的协同度.④从空间上看,大连港、营口港与沈阳市的经济协同度相对于其他地级市出现逐年弱化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沈阳市由工业化向现代化都市转型,另一方面是港口指标主要以吞吐量为主所限,也就是本文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其他文献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variations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entire Asian monsoon region a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会议
利用19个CMIP5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了ENSO对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气候的影响.在历史气候模拟中,8个模式能够模拟出ENSO对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气候影响的年代际变化.在高影响时
会议
低空急流与强降水事件及洪涝灾害、空气污染、风能利用、航空安全、沙尘暴、森林火灾及其它诸多天气、气候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低空急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
会议
This work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SAH) analyzes during and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cyclone Neoguri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S
会议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ous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NPSH) in summer and the tropical SST anomalies (SSTA) has experienced an interde
会议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of summer 2003, the Yangtze and Huai River Basin (YHRB) encountered anomalously heavy rainfall, and the northern YHRB (nYHRB) suffered a
会议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文章截取辽宁沿海经济带2000-2010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数据,采用Tapio提出的弹性分析方法反映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维护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战略价值。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对国际重要海上运输通道蓄谋掌控的情况下,中国
  海陆统筹发展是海洋经济系统与陆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两大系统内子系统的交织融合为海陆统筹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海、陆系统各自繁荣的基础上推进海陆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
  中国海洋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地区差异明显。本研究以沿海1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2个角度,运用变差系数及加权变差系数来表现1996-2010年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