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橡胶自愈合微观机理的固体NMR研究

来源 :2011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EH4电磁仪进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通过该方法间接辅助,探索深部隐伏铀矿体。在已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测量数据进行反演,得到该地区的反演成果图。该区的西边和西南地区属于相对高阻区,从西往东,中间部位存在一个相对凹槽低阻地带。结合地质已知资料,推断该凹槽低阻带是由于该区构造错断滑落,东边盆地基底抬升而形成。该区第四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电阻率接近,难于区分。但该区基底是变质岩,与围岩电阻率差别较
大数据正在以不可阻拦的磅礴气势,与当代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技进步(如纳米技术、生物工程、全球化等)一起揭开人类新世纪的序幕。对地学而言,大数据在航天勘查,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成矿带,用的就是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这是自前寒武纪开始活动,至今仍在活动的环带状成矿带,由里外两个构造带套合而成环带状,其外径约2000公里,环带宽360—400公里,该成矿带已知有铁、钒、钛、铜、铅、锌、钼、钨、锡、汞、锑、金、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的野外新观察和室内的镜下观测,建议对白云鄂博矿床提出新的认识,并考虑相应的新的勘查思路.包头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由两个不同的成矿期,即中元古代蓟县纪(14亿年)时期的碳酸岩-碱性杂岩有关的热水沉积型层状含稀土、萤石的磁铁矿-赤铁矿层和含稀土白云岩层;晚元古代震旦纪(7亿年)时期的造山作用的俯冲变质的成矿热液叠加于早期的层状矿体上,形
济宁三号煤矿十二采区3煤开采受顶板水威胁,顶板富水性的准确预测尤为重要.其主要决定因素为:顶板砂岩厚度、砂泥岩组合及砂岩含量、构造复杂程度(断裂分维数),本文以此三个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采区的富水性进行分级分区,为砂岩水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保证3煤的安全开采.
数据查询是监控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有效的数据监控需建立在灵活、高效的数据查询机制之上.但目前,煤矿监控系统查询机制仅关注单一传感器数值变化情况,无法针对不同对象及同一对象不同时间段等查询,限制了煤矿监控系统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算子的事件驱动查询机制,为增强煤矿监控系统查询能力提供基础支撑.
本文通过课题研究,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区内岩体、构造、围岩蚀变、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它们与铀成矿的关系;在充分研究区内典型铀矿床、矿点的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总结铀成矿地质条件,圈定找矿靶区,并辅以钻探工程验证,最终圈定六处铀成矿远景区,例如,233矿床中心地段主矿体往深部继续延伸;矿床外围南西端烟筒岭断裂下盘次级构造(F1构造带)交汇复合部位,。通过对233矿床进行扩边探底,有望扩大矿床规模。通
华阳川碳酸岩脉体在地表的分布,表现出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网脉状特征,在镜下可以观察到碳酸岩的条带状构造,充分说明了碳酸岩的成岩期间的流动性较好的特征。碳酸岩表现出具有白榴石+霞石+黄长石的矿物组合,暗示了碱性岩浆特征,同时,镜下可见白榴石、方解石、石英的熔蚀现象,揭示了碳酸岩的火成成因特征。在薄片下可见硅灰石发育,并可见条带状硅灰石与方解石条带状集合体,硅灰石晶体局部被细小方解石交代,暗示了碳酸岩岩
江西相山矿田的铀矿床大多分布于抚州-永丰盆地东南边缘断裂与相山火山杂岩盆地相交部位。无明显的岩性专属性,主要受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控制。相山火山杂岩中所测的各类火成岩的年龄在132.4±1.2Ma-141.6±1.7Ma之间变化,表明相山火山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持续时间不超过10Ma。相山火山杂岩中构造主要是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断裂。相山矿田及周边的大断裂按产状主要可分为4组,NE向、NW向、SE向和
本文阐述水体溶解质的(234U/238U)值可以反映其流经区域含铀矿物的溶解速度,能够直接反映含铀矿物的类型。沥青铀矿等成矿矿物在氧化环境下比普通含铀矿物风化快,水体溶解质的(234U/238U)值可能是寻找铀矿的有利手段,水体溶解质(234U/238U)中等偏低和U/Na*比值高,可指示矿体存在。该方法也可用于传统水化学特征(如铀含量)并未显示的区域。例如,有的区域因浅部深度风化,铀已被淋失而在
航空磁测是一种重要的航空地球物理调查方法。航空磁测量主要工作是将磁力仪装载于飞机上用于探测地下矿体和地质体的磁场变化。但由于飞机内铁磁性物质和飞机引擎等干扰体的存在,必然要产生附加的磁场作用于磁力仪传感器上,影响磁测质量和磁力仪性能的发挥。飞机上各种磁干扰远大于磁测仪器的固有电噪声。飞机磁补偿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或消除这种不必要的磁干扰,使磁力仪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消除机动状态下的磁干扰通常采用补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