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诱导条件对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影响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疯草是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动物过量采食疯草会发生疯草中毒病,表现为共济失调、瘫痪、流产、不孕不育等,严重的会出现大批死亡,对草原畜牧业危害巨大.疯草主要毒性成分为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mine,SW),该生物碱是导致动物疯草中毒的根本原因.近年研究表明,疯草内普遍存在能产生SW的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该类内生真菌是疯草中SW产生的主要因素,抑制或阻断内生真菌合成SW,将有望降低或消除疯草的毒性.据报道,pH、聚乙二醇(PEG)、某些生物碱合成前体等因素对疯草内生真菌中SW的合成会产生一定影响.国外学者还发现,酵母氨酸氧化酶是疯草内生真菌SW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推测疯草内生真菌中的SW合成途径可能相似于豆类丝核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研究各种因素对SW合成的影响可为进一步阐释疯草内生真菌中SW的合成途径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目的]研究不同诱导培养条件对疯草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合成苦马豆素的影响,筛选出能够显著改变内生真菌苦马豆素合成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U.oxytropis合成苦马豆素的合成途径和分子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内生真菌接种到不同pH、不同浓度的PEG、L-赖氨酸、a-酮戊二酸、哌可酸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30天,培养结束后分别提取菌丝和培养液中的苦马豆素,测定菌丝和培养液中苦马豆素的含量,并对不同诱导条件对内生真菌苦马豆素合成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pH对U.oxytropis的菌丝和苦马豆素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PEG均可显著增加U.oxytropis的菌丝产量(P<0.01);PEG浓度8g/L与16g/L相比,菌丝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当PEG浓度为32g/L时,菌丝产量显著增加;但仅当PEG浓度为32g/L时,U.oxytropis的苦马豆素产量显著下降(P<0.01).L-赖氨酸、a-酮戊二酸对U.oxytropis的菌丝增重和苦马豆素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哌可酸可显著降低U.oxytropis的菌丝(P<0.05)和苦马豆素产量(P<0.01).[结论]pH对U.oxytropis的菌丝的生长和苦马豆素合成影响不显著.PEG可显著促进U.oxytropis的菌丝的生长,但仅当PEG浓度为32g/L时,U.oxytropis的苦马豆素合成显著抑制.哌可酸可显著抑制U.oxytropis的菌丝的生长和苦马豆素合成.
其他文献
爆破是矿山生产的主要工序之一,其主要分为地面和井下两大类。由于爆破材料的不同,在爆炸后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亦不同。研究爆炸后一些有毒气体的消长,对于保护工人健康很有意
大学生在考试期间常发生明显的精神紧张,引起机体许多系统不良的机能变化,妨碍其对学习知识的完善表述。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作者认为首先需要排除导致精神紧张的主观因素,同
新植物生长调节剂CPPV对藤稔葡萄的应用效果CPPV是日本协合发酵株式会社70年代末期研制的新型苯脲类细胞分裂素。其活性是一般嘌呤类的10~1000倍。对浆果类果实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们试验
“疮痍满目小楼寒,静极无聊瓶酒干,忽见山东菏泽本,敢遣春色上毫端。”这是刘海粟先生1975年暮春时写的一首诗。刘海粟先生看了何水法六下曹州、七上菏泽所作牡丹写生稿后根
按照中央部署,经过组织挑选,1998年5月22日,带着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教委的重托,满怀6400万人民的深情厚意,年过40的王湘同志踏上了援藏征途,开始了生命中难忘而又辉煌的崭
1983年9~10月在北京召开的计划生育技术经验交流会议上,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总结交流了几年来计划生育科技方而的新进展和节育技术的成就。根据会议资料,可将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形成,有机胂制剂(阿散酸和洛克沙胂)、CuS04和ZnO等在生产中已被大量用作促生长、防腹泻类饲料添加剂.本
物与我融思与境偕吕云所的「黑色太行系列」张明光在本世纪末理性贬值的混沌中,各类文艺大都散发着嬉皮士的味道,玩艺术、侃艺术……虽说中国现在还不存在后现代生长的一撮沙土
盆景作品从制作到成型其周期是相当长的,整个制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艺术构思、技艺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旦艺术构思定格,剩下的绝大部分工作便是对树桩进行合理的取舍以
7个a跨膜螺旋组成的螺旋束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最主要拓扑特征,其三维结构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完整受体的三维结构预测、配体对接及功能分析的准确性.近期许多研究小组提出了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