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焦炭浮起处理分析及优化

来源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新余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厂90t/h干熄焦生产实际,介绍了干熄焦生产过程中由于循环风量与排焦量不相匹配,易发生斜道口焦炭浮起故障,对生产和安全都构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循环风量与排焦量的加减提出了线性分析,改进后的实际生产也更加稳定,科学的处理方法大幅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从而保证了干熄炉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经济效益建议.
其他文献
铁酸二钙(C2F)作为熔剂型烧结矿的重要液相成分,其还原行为研究作为烧结矿高温还原性能的基础研究,在高炉降低焦比目标中意义重大.研究采用热重分析法讨论了C2F在30%CO+70%N2气氛中以850,900和950℃等温还原的动力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C2F等温还原为单步反应过程,即:C2F÷CaO+Fe;lnln分析法和约化时间法得到C2F等温还原的模式函数为F(α)=1-(1-α)1/2;等转化
研究了MgO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烧结过程中不加或少加MgO,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改善烧结矿的质量.原因有二:CaO·Fe2O3的强度明显高于MgO·Fe2O3;CaO·Fe2O3的熔点较低,在1200℃时焙烧即可有液相生成,而MgO·Fe2O3是一种固溶体,没有固定熔点,粘结相的生成温度高.梅钢生产实践证明使用低MgO烧结矿,高炉可以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气体分析法对烧结机本体漏风率进行测定实践,得出相近时点测定的漏风率重现性非常好,排除了漏风率与固体燃料配比、水分的正常波动及测量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本测定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可靠的.通过对烧结机漏风率重现性测定实践,得出如下结论: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烧结机本体漏风率受燃料配比、水分大小正常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相近时点的烧结机本体漏风率与设备本身的漏风情况相关。对于单烟道或双烟道烧结
通过对高炉护炉用钛资源的还原性实验研究,分析认为不同含钛炉料间还原程度存在差别,还原度最高的为自产钛球(80.58%),其次为承德钛球(65.92%)、钛矿还原度均较低.同时提出了一种考虑铁和钛的综合还原度的指标,用以评价高炉所需元素还原情况,利用此公式对不同类型钛资源Fe+Ti还原度进行了评价,得出自产钛球的Fe+Ti还原度最高,承德球次之,而其余三种钛块矿基本相似.
为拓宽矿种,更好地使用一种新矿种,以期达到烧结矿指标不降低,及通过搭配能取得烧结矿指标较好的效果,最终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探索新澳粉的使用.结果显示,澳洲粉替代5%比例的矿粉C时,混匀矿中有害元素中变化不大,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指数为升高趋势,利用系数升高,垂直烧结速度降低,固体燃耗和返矿率降低,小于10mm比例下降,平均粒径上升,指标较好;澳洲粉替代5%比例的矿粉C+5%比例的杨地粉时,混匀矿中有
为了研究越南高结晶水铁矿资源对烧结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开展了烧结基础性能、配矿、工艺参数、添加物等因素的实验研究,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相应的调整方向,避免了烧结矿产量和质量的恶化,达到经济合理地大量利用周边资源的目的.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在开展红钢铁矿石烧结基础性能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了不同管道精比例、不同贵沙矿比例、不同生石灰配比、不同烧结料层厚度、配加不同比例Mg0及CaC
对本钢北营400m2烧结优化操作与技术改进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做好原燃料的精细管理工作及混匀库投入使用,采用自动化精准配料,并依据高炉需求烧结矿的性能质标要求,确定合理的烧结操作制度,加强操作者技术能力,提高厚料层度优化烧结质量,降低燃耗,稳定烧结终点,不断改进设备缺陷,组织技术攻关,改进设备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北营400m2烧结对新一号高炉稳定供给合格矿,优质矿的目标.
本文研究了中国高炉常用的三种铁矿石的气孔率和热分解性能对铁矿石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块矿的气孔率差异较大,PB块矿气孔率最低为16.61%,主要为10~100nm的小孔,纽曼块矿气孔率为23.38%,以708~3981nm的大孔为主,巴西块矿气孔率最高为25%,以140~1122nm的中孔居多,气孔率和孔径大小对铁矿石还原性能影响较大;热分解可得纽曼块矿不含或含微量的结晶水,PB块矿和巴西
针对酒钢l000m3高炉在焦炭质量降低情况下,通过调轻焦炭负荷,适当提高炉温控制水平,确保炉缸物理热,调整上部装科制度,降低煤气利用率,在极差的原燃料条件下维持了炉况的顺行.
本文根据新钢焦化厂1撑2#、3#4拌焦炉配套的两座90t/h干熄焦系统生产运行经验,简要分析了影响焦炭烧损率的原因及控制方法,从空气导入量、循环气体中CO浓度的控制范围、CO2高温下与焦炭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循环气体各成分对焦炭烧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