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对他人行为的准确预测对于保证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观察者倾向于根据被预测者个体层面的有关信息(诸如其指向某个目标的意图),以及被预测者与他人的交互信息(诸如协作层面的互动信息)对其行为进行预测(Yin et al, 2016)。然而,人们的行为不仅可见于独立的个体与存在社会交互的双人情境中,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生物,其行为也发生在更加复杂的社会群体环境中。据此,本研究探讨了观察者是否以及如何利用社会群体信息进行行为预测的问题。鉴于以往研究揭示人们可自动化地将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归为某个类别(社会范畴化),该类别概念暗示当对群体某成员的未知属性进行推测时,人们倾向于认为该成员也具备与其他成员相同的属性(Bodenhausen, Kang,&Peery, 2012),笔者推测,观察者倾向于利用社会群体信息,预期被预测者将执行与群体内其他成员一致的行为。为检验上述假设,本研究通过空间临近性和联合性运动来操纵社会群体信息,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要求被试观察群体信息操作和某一群体两个成员的运动,然后对该群体中第三个成员或来自另一个群体成员行为的指向性(即运动向左还是向右;实验1)或其动作形式(即跳跃还是直行;实验2)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在被预测对象来自同一群体时,如果此成员的行为与该群体其他成员行为一致,无论是对指向性还是动作形式,被试对其进行辨别的速度均快于当此成员与该群体其他成员行为不一致的条件;但,当被预测对象来自另一个群体,以及群体信息不存在(即无空间临近性与联合性运动等线索)时,上述效应随之消失。该结果提示,观察者基于社会群体信息,建立了被预测者应保持与群体内其他成员行为一致的预期,从而使得对群体内某个成员与其他成员行为相同的辨别更快。本研究将行为预测的机制探讨拓展至社会群体领域,发现群体信息也可作为人们预测行为的依据,且预期同一社会群体成员表现出一致的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理解群体刻板印象与从众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