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部坡地开发对集水区生态环境之影响

来源 :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南投系水裹溪集水区为个案,进行整合研究之规则及探讨坡地墾植对水土资源之影响;并针对本集水区土壤冲蚀问题,提出土地利用调整或改进之建议及研究需要.
其他文献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山坡地荔枝果园内分别以百喜草全园覆盖、百喜草全园覆盖加山边沟、净耕果园以及草带间种植果树并辅以百喜草残株敷盖等四种不则水土保持处理之下,进行植物体元素与土壤理化性质之分析,比较不同水土保持处理对荔枝树养份获得状况.试验结果得知,百喜草覆盖或敷盖处理均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养份,其中又以百喜草全园覆盖处理区效果最佳,净耕处理区效果最差.从荔枝树叶片养份分析可知,在施肥若逢雨季虽有
植物与水分关系之主要过程是指由土壤中吸水,经由植物内部的传导,最后透过叶片气孔以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植物蒸散之量测不仅可作为植物水分需求之依据、逆境之反应,并可配合空气动力学、能量平衡与统计分析,找出重要之影响机制,进而量化区域内温度、日射等微气象之相关性.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讨影响台湾泥岩地区水土保持优势植物水黄皮之蒸散影响因素,且找出重要机制中之日射量(Rs,w/m)、饱和蒸气压差(SVPD,m
广东省具有暴雨多、强度大,红壤分布面广,紫色砂葉岩植被覆盖率低,人口密度大,开发建设活动频繁等特点,具体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客观自然条件,历史上水土流失给广东省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十多年来对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进行了集中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造成危害在减轻.治理结合关系利用,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针对广东的特点提出了继续进行以小流域为单位的重点治理与开发、控制人为
现今台湾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加上水库兴建不易,是以水资源开发应以维持原有供水效能为首要,因此当务之急乃加速推动现有水库之集水区保育工作,以达到永续经营之目标.为具体呈现各项保育工程之整治效果,本研究以土砂整治的观点,配合自然崩塌潜势之预估与合理土壤流失量之推求,透过土砂整治率之量化方式加以说明,即藉由集水区土砂整治率评估模式之建立,有效评估土砂整治之实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白河与明德水库集水区整体
做好水源保护是最好的水质净化方法.本文探讨台湾当前的水源保护区问题,包括:相关法令复杂、管理机关众多、保护区重复划设、回馈制度未建立等,并提出因应之道,以供参考.
本文以东北大兴安岭山地森林环境问题为主题,分析这一地区冻土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冻融侵蚀、森林火灾等森林环境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呼吁关注大兴安岭森林环境问题.
时域反射技术(TDR)主要是利用电磁波的折射与反射现象来找出传输路径中不连续的位置以及特性阻抗;而埋设电缆线本身却为一具连续性、可多点量测的感应器.室内实验部分,目前已确立电缆线典线变形相对应之波形变化特征,同时变形量与反射讯号间的量化关系也归纳出一定的相关程度,在现地地滑调查的应用上已颇有取代传统系统的趋势.本研究尝试结合相关理论的阐述及各种室内模拟试验的成果,针对各种现地资料的特殊现象提出适当
此次台湾历经921大地震之后,不但造成台湾地理位置环境的改变,更造成中部多处地区之走山及崩塌.为能迅速掌握崩塌区域之地表变动情形,本文选择卫星遥测作为草岭堰塞湖区域之监测方案,其利用卫星影像波段之分析,并配合草岭地区现地环境资源分布情形,如集水区土层调查、水位观测、溢流道及坡面整理情形、植被分布等现地资料之收集,进行影像分析结果,期能提供一高效率、高频率之大范围地表监测模式,以有效掌握草岭崩塌淤塞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的遇到削坡问题,削坡后边坡的稳定性与合理的选择工程治理方案影响到公路的安全运营.本文对甬台温高速公路某深路堑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提出了工程治理方案.
本文从复杂的地质构造、特殊的岩土性质、丰富的地下水以及地震、河流冲刷和工程活动论述了国道316线天水稍子坡滑坡群发生发展规律,总结了该区地质病害的性质和类型,以及防治工程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在今后山区公路建设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