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的失踪》看村上春树创作手法的转换

来源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zid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的失踪》被认为是村上春树作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中“象的失踪”这一事件的描述分析,得出作者形在“象”而意不在“象”的创作特色。进而将关注点从象的失踪延伸到村上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对“象”的描写,探讨村上在“象”这一创作符号上所展开的思考与探索,并借此考察其创作手法的转换。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image” is considered to be a representative piece of Haruki Murakami’s 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the “” disappearance “in the works, this paper draws the author ’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in” “and” “. Then it extends the concern from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image to the description of ”Xiang “ in Murakami ’s novels, explores the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Murakami ’ s creation symbol of ”Xiang ", Transformation of creative techniques.
其他文献
本文强调现代化与人文关怀的关联,指出以人为本是人文关怀的思想本质;对当前人文关怀缺失的诸方面极为关注,认为其根源是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的突显;本文试图厘清价值理性与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在体检时超声的价值,以供治疗各类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为7353名中老年人进行了体检,将这些体检资料全部保存起来,对其中的常见病进行
她并不富有,然而她倾其所有,甚至将自己母亲留下的遗物也拍卖掉,用来捐献给她晚年所投身的事业。这引得许多人对这位老人的晚年生活格外关注。
一个敦煌生,敦煌长,自幼随父学画,伴着飞天长大的农家孩子,13岁开始拿起画笔画飞天,自此母亲“上课不听讲,不务正业画娃娃”的责骂就未曾间断……
【正】 建国以來,規模最大,群众性最广泛的一次全国职工文艺会演于5月19日在首都雄偉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这次会演是在1958年大跃进以来职工文艺活动大发展、大普及
太原,古名“晋阳”,又称“龙城”,始建于春秋末期,迄今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山川毓秀,人文荟萃,自古就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和“先有晋阳,后有汉唐”的美誉
回顾新中国55年的农业,我们看到,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农业取得很大的成绩,这里面有一条铁的定律,就是经济上要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
将弓形虫ZS1株主要表膜抗原(P30)基因插入到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中,为在昆虫细胞或昆虫体内表达及生产P30作准备。方法:先将P30基因亚克隆到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然后用此重组载体质粒DNA与亲本株病毒DNA共
寻找一种高效,低毒和价廉的杀虫药物,特别是在中草药中发掘有效杀囊虫药。方法;采用人工发酵雷丸菌蛋白酶进行体外杀囊虫试验,并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后,作镜检,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变化情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输尿管中段结石的诊断价值及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术的临床定位方法。方法对368例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术。结果 98%的结石患者全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