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根据CT分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8岁。单节段孤立性黄韧带骨化11例;多节段黄韧带骨化19例,其中2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上胸段(T1/2~T4/5)5例,中胸段(T5/6~T8/9)7例,下胸段(T9/10~T11/12)12例,上中胸段联合2例,中下胸段联合4例。根据骨化节段CT表现将其分为2种类型:单纯型18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单侧、骨化较薄或双侧均较薄、未融合;复杂型42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弥漫性融合、或呈结节型。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0.76。21例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9例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瘫,括约肌功能障碍15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7±0.56。单纯型行"揭盖法"切除,复杂型行"薄化法"切除。对于减压范围较大者减压后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减压2~6个椎板,平均3.1个。全部病例随访12~96个月,平均26个月。22例束带感均消失;28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73±0.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7±0.7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平均为86.1%。疗效优良率90%。结论根据不同的CT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