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观测的全球赤道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特性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全球赤道区电离层不规则体形态及其物理过程,利用全球磁赤道附近的24个GPS站点在2003-2007年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第23周太阳活动下降年期间全球赤道区的电离层不规则体特性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弹性阻抗的三参数贝叶斯反演方法,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势,实现任意多角度,三参数直接反演,该方法基于对数域弹性阻抗方程,降低反演优化的非线性程度,假设待反演参数分布服从更符合实际的柯西分布,采用测井曲线统计约束降低参数间相关程度,同时将先验约束加入目标函数,提高反演稳定性。模型试算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根据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高精度磁法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对磁铁矿进行探测,并通过勘查的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Zwartjes等人利用了非二次模型权函数获得综合信号的傅里叶系数,重建地震数据。该方法存在噪声、假频、振幅能量弱等缺点,本文提出扩大原来的空间距离长度,根据似二维f-k频谱图取中间某一范围的频谱值改进方法,去掉噪声、假频,加强振幅能量,进行地震道插值。
对于速度仅随深度变化的介质,二阶的反射时差方程已经不能满足成像的需要,起伏地表更是如此。为此,本文引入更精确的非双曲旅行时进行起伏地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成像结果质量更好,计算效率也更高。
文章对大连附近海域新近纪以来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简要概述了研究区的区域概况,重点探讨了新近纪以来地层沉积特征,即全新统地层沉积特征、更新统地层沉积特征、上新统沉积特征及中新统地层沉积特征。
本文根据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渤海海峡海域的主要灾害地质类型及其分布,并进一步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渤海海峡灾害地质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本文以1∶100万上海幅重磁震联合解释为例,探讨了在海洋区域进行重磁震联合反演海域三维构造格架、断裂推断以及火成岩的识别等海洋地质调查中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的应用。
本研究首先通过应用区域均衡重力异常得到与构造相关的区域重力背景场特征。通过理论模型正演重力异常,应用场源体边界识别算法针对模型正演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归一化水平总梯度垂直导数法可以有效地估定质源体边界位置。
本文采用ClusterII四颗卫星2001年和2004年的磁场数据,准确计算场向电流密度,从中选取了1354个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PSBL)场向电流事件。依据ACE卫星的太阳风数据,计算到达磁层项的延时,给出了每个场向电流事件所对应的行星际磁场各分量以及太阳风动压值,主要研究了行星际磁场南向和北向条件下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的特性及其受太阳风动压的调控作用。
对于有关高低纬地区电离层SF现象的对比研究,目前还未看到,因此,本文利用三个处于不同高低纬地区台站的SF数据,对6个磁暴期间电离层SF现象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