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能见度仪观测站网优化方案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能见度条件下,跟踪能见度变化,并研究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与机制,建立区域能见度仪观测站网,进行连续长期监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广东地区的能见度观测展开分析和研究,借鉴空气质量监测站网设定方法提出适用于能见度观测布局适应性分布研究的新方案,在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人工观测资料基础上,对广东地区已有的能见度仪观测站网布局进行优化,旨在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能见度仪观测站网,可替代人工的能见度观测站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广东地区86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的2009-2011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日均值资料,计算得到了品质因数(Figure of Merit,FOM指数)和空间影响范围因数(Sphere of Influence,SOI指数)对现有的能见度站点进行排名和分类.再根据确定的标准遴选所需的站点,用于筛选的标准为:如果排名低的站点影响的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被排名高的站点影响范围所覆盖,则剔除掉此排名低的站点.最后筛选得出广东地区能见度观测站网需要的最少的站点数为43个.考虑到本地的地形以及增加背景站等因素,最后综合考虑广东地区能见度仪观测站网所需要的站点数为51个.
其他文献
ER Mapp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学专业影像处理软件.Image Web Server(IWS)是专门用于在网络上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发布海量影像数据的影像网络服务器.本文利用ER Mapper影像处理软件,对改进型专题制图仪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数据格式转换、影像增强、数据融合和压缩存储.通过IWS,基于HTML,JavaScript语言
空间信息序结构表征地学系统中空间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空间信息的序列关系体现了空间要素的本质联系,但是在空间分析中尚没有刻画这种序列关系的成熟理论。基于有序尺度变量间关联性度量理论提出了空间信息序结构相似性的分析、度量方法。
由于客观条件及人为因素影响,城市饮用水污染严重,给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威胁。为减少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造成的重大影响,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研究显得至关重要。贝叶斯方法是一种推理能力强、语义清晰、易于理解的预测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贝叶斯动态数据处理模型分析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得到预测年限的水质指标数据;再利用贝叶斯模型对预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预测水质等级未来的变化情
以黄浦江上游太浦河段为例,结合GIS和二维水力学模型,模拟洪泛区溃堤洪水演进的动态过程。探讨地理空间数据在洪水建模中的应用,包括内外边界处理和下垫面糙率的提取等;采用Delft3D模型计算不同时段的洪水淹没范围和水深分布,并基于组件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洪水淹没过程的动态可视化;结果可为洪水风险图编制和灾害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评估了43个参加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1979—2005年降水的模拟.以CMAP资料为参照,模式基本模拟出了我国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点,但存在系统偏差,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大地形处模拟出虚假的降水中心.模式对冬夏干湿转换的季节变化特征有较好的模拟,但对11、12月存在系统性高估.多数模式可以模拟出中国地区年平均降水EOF分解的第一、二、四模态.综合看
利用1966~2005年广东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年降水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广东省大气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在前、后汛期、干季和全年的时空差异显著,前、后汛期可利用降水资源占全年80%以上,干季蒸发量大于可利用降水量,容易造成春旱和秋冬连旱.
利用淄博市所辖8个气象站1963~2012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并和2006~2011年山东省雷电监测网资料进行了初步对比研究,总结了淄博雷暴的主要天气类型.为有效开展雷电防御和灾害预警工作,深入研究雷电活动规律越来越迫切。结果表明:淄博年平均雷暴日为27.9天,属多雷区,全市南部山区年雷暴日比北部平原多;初雷暴日由北向南逐步延后,最晚雷暴终日是临淄区11月24日;年雷暴
城市重污染事件的发生除排放源外,气象条件是最直接的客观外因.本文以2013年2月21日-28日北京地区典型PM2.5重污染过程为例,基于气溶胶水平和垂直监测数据,常规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高时间分辨率风廓线数据,分析了重污染过程中不同尺度环流形势以及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对PM2.5污染形成、累积和消散的影响.从而为今后预测和预警PMz.s重污染事件提供支持和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地面持续的均压场或弱低压
外源助动遥感探测技术是介于被动遥感与主动遥感之间的一种新型遥感探测技术,它自身不具备电磁波辐射源,只有接收机,这一点类似于被动遥感;而又不同于被动遥感,不是利用自然辐射源或目标物本身的电磁波辐射,而是利用外部的人工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被目标物的反射的信号.利用目标物的反射的电磁波信号,这一点类似于雷达主动遥感;但却又不同于雷达主动遥感,没有自建人工辐射源自发自收电磁波,而是利用(第三方)外部辐射源,
双偏振雷达基于特征参数对电磁波的散射理论识别降水粒子相态,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由于在形状、大小和空间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一定极化状态的电磁波会产生不同的散射特性,导致与这些特性密切相关的雷达偏振参量也各不相同,综合利用这些偏振参量,可以有效的识别出各种水凝物的相态.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利用双偏振天气雷达识别降水粒子相态的理论基础上,首先介绍了模糊逻辑法相态识别方法,并给出了模糊逻辑算法识别降水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