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心血管病变与HLA-DQ易感基因型相关性的探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x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试图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心血管病变与HLA-DQ易感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年龄14 ~30岁1型糖尿病患者共87例。使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患者HLA-DQA1和DQB1基因,并根据是否携带HLA-DQA1* 0301/DQB1* 0302(DQ8)易感基因型分为DQ8组和非DQ8组。检测两组患者的BMI、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HbA1C、c肽、GAD抗体和血脂水平。亚临床心血管病变的评估采用颈动脉超声以及心脏超声,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射血分数(EF),并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LVM)。运用t检验及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他文献
南城县建昌镇敬老院先后获“全省五好敬老院”、“全省三院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卫生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全市样板式敬老院”、“全市文明单位”等多种光荣称号。而这些无不凝聚着一位老人的心血,他就是担任该院近30年院长的刘锋。刘锋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调到敬老院工作一直干到现在,已成了白发老头,几十年如一日,以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的情怀在敬老院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把整个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
白杨的确是一颗不朽的明星。认识白杨老师是多年前的事。了解她是在后来的多次交往中。记得曾有一次我去拜望前辈柯灵,柯老正撰一篇讴歌白杨的文章。 Poplar is indeed an i
目的探索抑郁症住院患者如何围绕正念治疗核心"觉察、不判断、活在当下"调节自我的变化过程。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23例抑郁症患者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lo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分析出4个主题:多重心理体验、正念治疗改变思维模式、正念治疗促进自我认同、形成自我应对策略。结论抑郁症患者初次参与正念治疗往往较为被动,且多受负性情绪与自动化思维影响,医护人员应依据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皮肤的组织学特征,比较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Ⅱ及其AT1受体、AT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糖尿病大鼠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
会议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是否可诱发高血压及其机制.方法 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D组)和高脂饲料组(HFD组),饲养36周,监测体重和血
会议
  目的 观察持续高尿酸血症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雄性Wistar大鼠各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各15只)和模型组(各20只)。模型组给予10%高酵母饲料,腺嘌呤100
选题是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的新颖性被列为论文评审的重要指标,其在论文的录用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如何选题,选好题,是所有作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论文写作的难点。本文主要
  目的 通过观察1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应用胰岛素治疗后,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凋亡变化,探讨胰岛素通过线粒体发挥抗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2只,随机分为2
会议
  目的 观察限食后追赶生长大鼠模型中肠-胰岛轴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NC,n=18)和限食后追赶生长组(catch-
会议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长期缓解的影响.方法 12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