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实践与探索

来源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七次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yqgf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协同育人是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当前协同育人存在粗放化、形式化、平面化和碎片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厘清多元育人主体的不同功能,改革创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皖西学院创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在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其他文献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为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本文以滁州学院为例,分析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在应用型专业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的艰难探索与改革成效,提出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动力,是地方本科院校深层次推进转型发展的有效对策,并且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产
自动化专业是西安航空学院升本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专业发展规划中的一个工科专业.它是在原省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实践教学是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依托西安航空学院立足航空,服务航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本项目面向航空智能制造领域,率先提出了“面向航空智能制造的航空液压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理念。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特点,结合校企产学研联合的教育趋势,笔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分享了学校在实践教学中融合企业合作的模式探究经验.既包括联合共建校内特色实(试)验平台,同时将专业拆分为不同方向,按方向不同合理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企业的订单式培育人才,搭建合作共赢的模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而言的,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为突破口,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毕业设计改革,努力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应用实践为主线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传统观念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与验证.在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仅仅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难以形成独立体系,其内容、过程和步骤均带有明显的理论教学特点,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形成实践能力.这种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所需技术人才供给不足这对矛盾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河北传媒学院以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为牵引,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基本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和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层次的,可以分为国家、学校、专业群(或专业)三个层面.本文从人才培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构建学校层面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进而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多维度、全时空、全平台、互联互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介绍了该校构
围绕我国工业4.0发展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教学团队在机器人教学方面的一些工作,并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新时期下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共同开发机器人教学的新模式和内容创新工作.相关成果及结论可以对各高校开展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提供借鉴.
应用型大学转型视域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在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打造学校特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等方面.应用型大学转型视域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建设以及评价和评估方式的变革,但是在其过程中存在如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教师层面等困境.为此,需要从学校、二级学院、教师等视角进行思考并寻找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是高校教育系统的分化,也是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场。为适应我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转型改革势在必行。分别从政策把握、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专业建设、双创教育以及校企合作6个方面阐述了我院转型改革的举措和成果,是我院在深度耕耘之后的突出收获。而我院申报的是整体转型,改革牵涉学院方方面面,且转型周期长,力度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亦是大势所趋。
人才培养与市场用人需求错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以人才培养转型为重点,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理论、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开展适应转型发展的创新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