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介素11对骨与软组织肉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4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014年我院因原发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进行化疗的12例首次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其中骨恶性肿瘤和软组织肉瘤各6例。在第二次化疗结束后24h每日皮下注射rhIL-11(50μg/(kg·d),1/日,共7d)。观察患者前后两次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变化,记录血小板输注量及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费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者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无规律性,粪便干燥,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便秘是骨科住院患者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除此之外,由于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还引起腹胀腹痛,产生大量对人体不好的有毒的毒素,从而引起头痛,头晕,口苦,口腔内恶臭味,食欲不振等,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可以引起肠麻痹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分析影响髋臼骨折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并获随访的160例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96例,女64例;年龄21~72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1例,高处坠落伤25例,压砸伤14例。
目的探讨胫后入路治疗C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前方软组织条件差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原始骨折均为CustiloⅢ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一期性外固定支架固定.
目的:探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AP)治疗Pilon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13例Pilon前柱骨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18~67岁,平均44.85岁,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8例,右侧5例.
Objective TodiscusstheclinicalefficacyofNoveldistalanteriortibiallockinganatomicalplate(LAP)inthetreatmentofantetiorcolumnofPilonfracture.Method Toretrospectivelyanalyze13ca
目的:通过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多发创伤合并挤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全面完整的健康评估,使之护理更全面、更到位,更能"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解释和理解在压力环境下病人及其家属的处境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患者进行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4个适应方面的健康评估,并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目标、干预及评价,建立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手外伤患者术后应用VSD(vacuumsealing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手外2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80例手术治疗后应VSD患者为观察组,另外80例术后没有选择VSD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患者的伤口愈合结果对创伤的愈合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将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外伤患者入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即从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心理舒适及社会舒适,使患者舒适渡过手外伤围术期。
目的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ligamentcomplex,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选取我院收住的上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B型)/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23例,L1骨折14例,L2骨折9例,伴神经损害13例(ASIA评分D级),平均年龄45.7岁.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膝关节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病区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包括髌骨骨折术后10例、半月板损伤修补术后12例,股骨干骨折术后25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13例)。将其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制组,其中对照组30例,强制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