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灭活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该方法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从随机采集的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其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100 μM的自体血浆中,注入PVC袋,在波长为420 nm的可见光下照射,总照射剂量为40J/cm2;对照组:使用相同来源的淋巴细胞,悬浮于不含核黄素的自体血浆中,不进行光照处理.用植物凝集素(PHA)同步刺激两组淋巴细胞,用Br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计算核黄素光化学法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使用Annexin V-PE细胞凋亡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的实验组淋巴细胞对PHA刺激的增殖抑制率为(94.69±7.61)%;实验组淋巴细胞接受PHA刺激后,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12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了(89.54±22.75)%、(77.83±22.3)%和(88.57±15)%,IL-4的分泌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绝大多数淋巴细胞发生了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或坏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够抑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一些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该方法有望成为预防TA-GvHD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调查辽宁地区RhD阴性个体的分子机制及RHD基因的多态性.方法:用间接抗球蛋白方法(IAT)确认RhD阴性个体,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扩增RHD基因特异性的外显子1~10,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同时用特异性Rh盒子进行RHD基因的纯合性测定.结果:在117名RhD阴性个体中,84例(71.80%) RhD阴性个体完全缺失RHD基因,23例(19.66
目的:鉴定1名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方法:通过抗体筛查试验和谱细胞确认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检测其为罕见的抗-Dia+抗-E联合抗体。结论:随着国内民族间交往和通婚的增加,Diego血型系统的临床价值问题也应随之受到重视。同时,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是避免发生迟发型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保证。
目的:高质量输血医学学历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基本素质,进而提升输血医学行业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根本保障。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年本科专业资源为依托,结合高质量的国内与国际输血医学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特别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与技术,补充专业教学内容,突出先进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输血医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建立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以保证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了解近年来澳门特区捐血者因血色素不合格而暂缓捐血的百分率逐年上升原因,以及捐血次数和频率对本澳捐血者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268(人)份捐血者的静脉血样,检验全血计数和血清铁蛋白,对检出的294名低铁蛋白捐血者中可追踪的118人跟进研究.结果:1)首次捐血者的低铁蛋白发生率为3.3%,非常规捐血者为6.7%,常规捐血者为18.6%;2)男性低铁蛋白发生率随过去1年捐血次数增加而上升,女性低铁
临床上的输血过程包括从医师开立医令到血库核发血制品,再到护理人员执行把血制品输注到患者身上。本文综述了临床输血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并根据输血过程建立了临床输血作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模块。
目的:考察了5种、11个批次的中国市场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分析相关制品的成份。研究对国内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估,为建立新的制品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公司人FⅧ、CSL Aleviate、+公司人FⅧ、L公司人FⅧ和Bayer Kogenate(R) FS,通过FⅧ测定进行制品活性评估,通过FⅡ、FⅤ、FⅦ、FⅨ、FⅩ分析杂质蛋白含量,用3种不同蛋白测定方法测定制品总蛋白含量
目的:联合多家采供血机构开展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研究,为制定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RP法或BC法由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6 U 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随机用A、B两种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评价过滤前后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共完成202例研究.结果:汇集血小板数≥2.4×1011个的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