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产品和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发生在宁波地区的四次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气尺度的冷空气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地形和强对流天气的落点密切相联,山脉东边的大型水库和三江水域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这与夏天午后水汽蒸发产生和水陆受大阳辐射加热不均匀产生地面辐合线有关;中尺度自动站的风辐合线和低仰角的雷反射率因子图上非降水的回波辐合线上若有回波单体生成,那么几个小时后在辐合线上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很大。地面辐合线和强对流天气的出现相比时间上有个提前量,而且,强对流天气往往出现在辐合线上回波合并处,或都辐合线相交点,辐合线和阵风锋相交点,地面大风几乎同时出现,所以,关注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线,可帮助预报员确定强对流天气性质、落点等,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时间。很多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脉冲风暴中,脉冲风暴质心的下降伴随强天气的发生,组合反射率因子产品比低仰角产品能更早,更清楚反映出这些特征,预报员能够同时监视组合和低仰角的反射率因子图,可减少漏报。
其他文献
伊犁河谷地区夏季系统性降水过后,常有局地对流系统发生,是冰雹多发时段。本次个例利用伊宁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8日下午发生在伊犁河谷地区的一次系统降水过后的强
使用ncep再分析的1*1格点资料对08年6月13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几种Q矢量(分别是岳等改进的、刘等改进的以及未改的)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前两者的辐合中心与暴雨的
利用NCEP1°×1°分析资料以及地面6h降水资料,采用barnes带通滤波以及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计算,对2008年5月28日发生在浙、赣、皖三省交界一带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较细致分析
会议
本文通过对天气观测资料以及各种雷达产品资料的分析,了解浙江沿海一次强风暴的发生特点,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天气背景来看,高空南北两支高空槽在长江下游相遇,北支
会议
2008年4月8日钱塘江北岸地区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冰雹强对流天气,利用美国ucar的1×1°实况资料分析表明,冰雹天气过程是由冷性低涡前的12个纬距的暖区中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冰
会议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NCEP资料,对0808号台风“凤凰”登陆福建之前的移动路径以及影响浙江的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808“凤凰”登陆福建之前路径变化主
会议
分析梅雨期降水及环流形势演变特征,认为2008年浙江梅雨属于典型梅雨。500hPa中高纬度环流形势演变经历了由梅初期的纬向环流向径向环流转变,再由东阻型向双阻型转变的过程。
会议
2008年7月2日下午到夜里,浙江北部自北而南出现了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宁波北部沿海阵风达12级,利用MICAPS资料、物理量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自动观测站资料分析发
会议
利用NCEP/NCAR1°×1°格点分析资料,FY-2CTBB资料,以及中国740站降水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登陆后的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Bilis登陆过程中强降
会议
本文利用NCEP/NCAR1°×1°全球对流层再分析资料格点资料,全国740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安徽省部分)实况降水数据。对0808号台风“凤凰”残余低压环流在安徽引发特大暴雨过程及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