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吸入气雾剂多环芳烃浸出物的研究

来源 :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气雾剂中17种多环芳烃浸出物的气相-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并对定量吸入气雾剂中多环芳烃的浸出展开研究. 方法:采用GC-MS/MS,样品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在迁移试验中考察不同定量阀门气雾剂中多环芳烃的浸出行为,并对市售气雾剂的环芳烃浸出物的水平进行考察. 结果:17种多环芳烃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34 以上;平均回收率为84.3%~105.8%,精密度( RSD) 小于4.6%,检测限小于2.0ng·mL-1.40℃/75%RH倒置放置6个月后,A、B、C阀门气雾剂的PAHs累积浸出量分别为292.3、272.9、194.3ng·canister-1.三种阀门体系均检出多环芳烃浸出物,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多环芳烃累积浸出量增加.40℃/75%RH条件下的累积浸出量高于25℃/60%RH条件下的累积浸出量,倒置样品的累积浸出量高于正置样品的累积浸出量.11批市售气雾剂的PAHs浸出量在70.41~245.96ng·canister-1之间. 结论:所建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气雾剂中多环芳烃浸物的检测.气雾剂在保存过程中应正置且避免高温,以减少定量阀门中多环芳烃的浸出.气雾剂研发过程中应将浸出物研究结果作为定量阀门筛选,处方筛选的重要依据,降低气雾剂中浸出物的水平,减少患者对多环芳烃等浸出物的暴露.
其他文献
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4所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现况进行基线调查,为完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例中,采用系统抽样法,每所医院抽取100份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活血祛瘀类中药注射剂品种和使用金额均最多;22%的住院患者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中药注射剂;54.55%的中药注射剂存在超剂量使用;未辨证用药、超适应症用药和溶媒不正确是主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同种功效联用占
目的:分析毒麻药智能管理系统用于门诊药房麻醉及精神药品调剂前后的工作模式和成本效益.方法:应用前后各90个工作日内,比较传统手工模式和毒麻药智能管理系统使用后工作流程的变化,统计该系统应用前后人力、耗材及设备的维护成本,推算应用该系统的运行成本,并运用五点尺度法,评价使用前后的效果.结果:毒麻药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后,门诊药房实现了麻精药品的智能存取和自动盘点,人力成本节省,日均调剂耗时缩短9.55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腺嘌呤原料药中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苯、三氯乙烯和二氧六环等5种溶剂残留量分析方法.方法:以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样品,DB-624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柱升温程序:40℃(保持3min),以10℃·min-1的速率升至15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口(FID)温度250℃;氮气为载气,流速:5.0mL·min-1;分流进样,分流比1:0:1;顶空加热温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rug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n in vitro transdermal absorption of hydrophobic drug nanosuspensions.Four drug nanosuspensions,which were
目的:制备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HTL-NS),并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方法:采用pH依赖的溶解-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纳米混悬剂,并对其形态、粒径及晶型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浆法测定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体外溶出度.结果: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为(251.57±9.42) nm,多分散度指数为0.1036±0.014;扫描电镜显示HTL-NS呈不规则球形,大小较均匀,X射线衍射图表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rug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n in vitro transdermal absorption of hydrophobic drug nanosuspensions.Four drug nanosuspensions,which were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本院临床药学室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97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的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组ADR的发生率最高,女性ADR的发生率略高于男性;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82例(占84.53%);引发ADR的
目的:定性定量研究柿叶中黄酮与三萜类成分,为该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薄层色谱能检出山奈酚、槲皮素、齐墩果酸、熊果酸;山奈酚的含量在12.01~384.56μg/mL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16%,RSD=2.4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柿叶中黄酮与三萜类成分的定性定
目的:摸索一种复方金连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和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等九味药制成复方金连口服液,并进行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将手足口病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5mg/(kg.d),ivgtt,分2次给药,每次静脉滴注20min以上,连用7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础上,加服复方金连口服液.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认知情况,分析医师认知与超说明书用药现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师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77.2%的医师认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0.8%的医师认为不合理.多数医师认为可以在限定条件下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认为超说明书用药存在科学性、规范性的问题,认为应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