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致初发或复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会议2015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比较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初发或复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收集临床、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循环组高血压发生率为78.72%(37/47),后循环组55.88% (19/34),P=0.026;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总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心房纤颤、家族史和吸烟史)呈低度相关,r=0.245,P=0.028;复发卒中比例58.02%,距上次卒中时间1.57±1.06年;初发卒中组(34/81)住院时间13.17±5.83天,复发组(47/81)16.76±9.54天,P=0.039;初发卒中组HbAlc 5.61±2.02mmol/L,复发组6.73±1.43mmol/L,P=0.008;初发卒中组危险因素总数2.68±0.88,复发卒中组1.40±0.925,P=0.000;初发卒中组糖尿病史23.40% (11/47),复发组50% (17/34).白细胞计数(大于10.5×109/L者)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中度以上狭窄)相关,OR=0.123,P=0.028,95%可信区间0.019-0.797,即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加是中度以上颅内血管狭窄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浆纤维蛋白原及MMP-9的含量,了解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及MMP-9的水平,并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与MMP-9表达之间及MMP-9表达与脑梗死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巴曲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及巴曲酶降纤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gene C677T polymorphism and ischernic stroke, but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are
目的:了解脑梗死的患病情况,探讨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脑梗死再复发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确诊为脑梗死1年内复发患者的60人作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000份脑梗死人群的资料中抽取出40人1年内未复的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100人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因子分析筛选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 C1431T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在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
Backgroud: Stroke is a serious disease manifesting with high incidence rate, high disability rate,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high recurrent rate.Stroke ranks the first cause of death in China.It was gen
目的:运用320排螺旋容积CT评价孤立性眩晕(isolated vertigo,Ⅳ)患者的颅内血管形态变化和全脑血流动力学灌注情况。方法:本研究设置三组共包括202例患者。病例组(74例)为仅表现为Ⅳ症状的患者。设置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另外两组作为对照,分别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69例)和无眩晕症状的同期入院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危险因素及ABCD3-I评分与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界定全脑灌注CT上缺血半暗带与核心区的最佳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溶栓、基线和24小时全脑灌注CT检查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再灌注率将病例分为再灌注组(再灌注率≥80%,定义核心区)和未再灌注组(再灌注率≤20%,定义半暗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体素分析、一致性检验进行体积分析,分别通过Youden指数和平均绝对差来确定阈值,从而联合得出最佳阈值。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部分因素与出血性转化后出血灶体积与梗死灶体积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脑梗塞入院接受静脉溶栓的176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发病至溶栓时间(时间窗)、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供血不足患者,根据卒中风险评分(Essen评分)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两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促炎因子SAA及抗炎因子脂联素水平,比较两组之间斑块性质与炎症因子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