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支撑捆扎法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

来源 :2008年胃肠肿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shao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发明一种新的保肛技术,解决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技术难题,以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方法:对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后,适应于保肛手术的患者,用支撑捆扎法完成低位直肠癌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术后观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肿瘤局部发生率和病人1、3、5年生存率。 结果:应用支撑捆扎法完成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310例,术后吻合口漏5例(1.6%),吻合口狭窄8例(2.5%),肿瘤局部复发36例(11.6%),病人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7%、78%、66%。 结论:用支撑捆扎法进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可以替代双吻合器,完成耻骨直肠肌上缘到括约肌间沟平面的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手术。
其他文献
@@古人云:“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笔者的理解是:所谓“上工治未病”,是指高明的医生应把技术和精力放在预防疾病发生上,千方百计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主动行为,是先手,是上策。所谓:“下工治已病”是指人们已经得病了,医生才着手治疗,这是一种被动行为,是后手,是下策。古人并非贬低能“治已病”的医生,而是更重视“治未病”的“圣人”。是鼓励医者不仅能“治已病”,更主要的是“治未病
@@反射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且逐步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疗法虽延续了数千年,也比不上现代的迅猛发展。
@@无损伤手法整复技术又称作本体反射健康法,是以人体运动科学和反射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学和l临床相结合,进行前瞻性研究,总结并充分利用肌肉及其收缩在人类生命活动中形成人体架构规律的基本原理,自主创新研发出无损伤手法整复技术。也是以手法机械外力,对软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进行的闭合式手法整复、肢体矫形手术。它以新的医学理念和诊疗模式,把人体架构规律的基本原理及生理功能的制约关系,作为无损伤手法整复技术的基
@@医疗保健服务作为涉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一种专业程度较高的服务,既有与其他商品服务不同的一面,又具有一般商品服务的大多数共性。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保健市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丰富,可以说:从供需两个角度来看,医疗保健服务市场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细分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模式即社会-心理-生物治疗模式的引入,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上,人们更加注重术后的生存质量,认为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不再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不断推广和技术上日趋成熟,有的学者认为TME是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尤其对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及侧方淋巴结清扫提出异议,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目的:结合大组织切片技术,评价螺旋CT预测直肠癌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和环周切缘状态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3月~12月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7例术前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预测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和环周切缘状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利用大组织切片技术观察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和环周切缘状态,并与CT预测结果比较。计算螺旋CT预测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和环周切缘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清扫范围的关系。方法:从胃癌数据库中选择从1994年6月至2006年12月临床病理学资料完整467例胃癌患者,进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根据日本胃癌规约第二版英文版本,分期标准对胃癌淋巴结进行分组和分站,手触摸法进行淋巴结取材,常规进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检查15个以上淋巴结未发现癌细胞转移者确定为N0。所有数据由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根治性R
目的:探讨直肠癌各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包括肠系膜淋巴结、上方淋巴结及侧方淋巴结,尤其是骶淋巴结的转移率。方法:收集40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清除肠系膜淋巴结、直肠上方淋巴结(包括肠系膜下动脉周围及根部淋巴结)、侧方淋巴结(包括腔静脉旁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髂总动脉旁淋巴结、髂内动脉旁淋巴结、髂外动脉旁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骶淋巴结),按照性别、年龄、病理类型、Ducks分期和解剖位置进行分类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虽然在其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死亡率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其原因主要是术后复发转移问题,而腹膜是进展期胃癌的常见转移部位,约40%-50%的患者存在腹膜转移复发。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消化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消化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本组38例患者,男29例,女9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黑便。治疗均采用手术为主。38例中36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失访2例。本组的5年生存率为61%。结论:消化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症状、体征均与消化系肿瘤相似,确诊需行免疫组化检查,且为高度恶性肿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