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实践与国际课程周”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某高校每年春季学期末设立2-4周“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经过2年的实践周的教学安排,化学学院探索出一套“实践与国际课程周”教学管理体系,逐渐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实验化学技术与方法课的开课动因、课程性质、开课的目的和任务;介绍了实验化学技术与方法课程内容整合的思路、特点和内容体系;对课程名称的定义、课程开设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滴定分析实验中滴定管“零点”调节、酸度控制等操作的技巧,以及准确快速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将这些技巧及方法用于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研读了国外经典物理化学实验教材Experiments in Physical Chemistry中讲解实验报告的部分,并依据高校正在使用的实验报告,提出改进的意见.
结合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对实验进行微型化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教学实践,对有机化学实验微型化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实验微型化可以达到从根
通过加强高校有机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软件平台建设、网络平台和多媒体建设、系列课程内容构建以及自主开放实验平台建设,创建了绿色化学导向的有机化学、现代合成创新实
普通化学实验是大一学生完成从中学被动教育向大学自主学习转变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不可低估.针对普通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结合大一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构建主动的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基础出发,详细地阐释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在剖析农林高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设计和开放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体系.通过实施该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可有效加深学生
本文通过碘乙烷的制备和苯乙醚的制备的实验,比较了电炉和电磁炉两种加热方式对有机化学反应影响.结果表明用电磁炉代替电炉加热能大大缩短化学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节约能
结合某高校近几年来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分析化学课程整合之后在教学内容、实验和课程考核体系环节上的具体改革措施,为高等院校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